005. 【卷一】丙二
丙二、依何分別


今天我們再談《密宗道次第廣論》。今天講,「丙二、依何分別」。 


因為這一本經論、它廣大無邊,所以它提到的東西非常的多,也就是說,裡面的內涵非常廣,而且非常的深。這「廣論」的意思就是講,這並不是只討論一項的,而是非常廣泛的,談到佛法上的種種的問題。 


單單這個「三乘」,它就談了很多。他講這個「三乘」依何分別?其實啊!單單講這個「三乘」,就已經有很多種的說法。我知道的,有「大乘」、「中乘」,還有「小乘」。有「大乘」、「小乘」,還有「密乘」。很多種種的說法,甚至三又歸於二,也就是只講「二乘」;也有講「五乘」的。很多種說法。 


但是,不管怎麼講,還是不離開如來祂本身的宗旨。都還是講得通的。 


我們看這一段:--「論分二門」。也就是講說,「三乘」啊!它論起來,事實上只有二個門。 


「今釋其義。有所為下劣,唯為自故,及所得下劣,唯欲解釋生死,眾苦求寂滅果故。」我們讀這句,它的文字,當然,法尊法師,他的教育程度我不知道是什麼程度。總之,他搞得文句都不是很通暢的;而是,一個字跟一個字,跟我們去看黃石公團那個石頭一樣。跟YellowStonePark黃石公園,黃色的,又臭又硬的,那種石頭是一樣的。不通暢,也沒有美感;甚至它的意義也不連貫。所以你讀它這一段,這已經是很清楚的哦!這一段文字,我認為是最好的哦!最好的己經是這個樣子了。 


「論分二門,今釋其義,有所為下劣,唯為自故,及所得下劣,唯欲解脫生死,眾苦求寂滅果故。」有些人假如不懂得佛法的,看這一段,他已經就睡覺了。什麼故?什麼故?其實,他是這樣子講的:有所為,其實大乘、小乘,都是有所為的、有所作為的,好像你有一個目標的,你要達成這個目標,但是它的層次非常的低下、下劣。「唯為自故」,都是為了自己的。唯一的緣故,就是為了自己的緣故、都是為了自己的。 


「及所得下劣」,所得到的當然也是下一乘的那一種果。 


「唯欲解脫生死」,什麼目標呢?就是為了解脫生死。「眾苦求寂滅果故」就是說,他知道眾生都是苦的。 


他為了求寂滅的果,所以才修這一種下劣的這一種層次的修行,這是「小乘」。這整段話講的,都是「小乘」。 


所以,什麼叫「小乘」呢?就是,因為知道眾生是苦的,為了解脫這些苦,那麼去求寂滅的果;就是把這些煩惱通通把它消滅掉。那為了什麼呢?當然是為了自己啊!自己能夠得到解脫就好了;這個就是講「小乘」。這一種的想法是比較下一乘的,比較低劣的;所以叫「下劣」,講的就是講「小乘」啦! 


那麼現在呢?講「大乘」。什麼是「大乘」呢? 


「有所為殊勝,普為一切詣有情故。及所得殊勝,欲求佛果故。」有所為,是有所作為的。為了度眾生嘛!有所作為。「殊勝」,就是他的層次比較高一層的,比較殊勝的;為了什麼呢?他有目標的。所為如何呢?是為了所有一切有情眾生,而去修行的。這個就是「大乘」了。當然他所得到的,也是非常的殊勝的果。 


為什麼這樣子做呢?也是一樣要求得到佛的果位,如來的果位,為了這種去修行的叫做「大乘」。 


那麼,「大乘」跟「小乘」就分出來了。這裡面沒有講這個「密教」,沒有講「密乘」。它其中的小乘啊!實在是分成二種的。 


單單講這個「小乘」啊,就分成兩種。它說,「小乘」中復有「聲聞」、「獨覺」二種,那麼把這兩種合起來就叫做「小乘」跟「大乘」,這就是講於一乘,分開了密教。 


那麼講「三乘」呢?有這種講法:「大乘」、「中乘」就叫做「獨覺」;「小乘」就叫做「聲聞」,這就變成「三乘」。那麼,現在目前所講的這個「三乘」,又講「大乘」、「小乘」,跟「密乘」。就是這樣子的分別。 


我們現在再看:什麼是「聲聞」?這裡面要解釋一下,什麼叫做「聲聞」?什麼叫做「獨覺」?我們中文很奇怪的!「聲聞」,「聲」就是聲音,「聞」就是聽到。很好解釋!你聽到聲音就叫做「聲聞」。聽到什麼聲音呢? 


釋迦牟尼開口,用口講出來,教化你,聽到如來的聲音,你聽了、「聞」;然後你開悟了,「苦、集、滅、道」。你依四諦法去修行,然後等得到了阿羅漢果,這就是「聲聞乘」;就是「小乘」,這是一個解釋。 


第二個解釋是說,以佛道之聲啊,於眾生之「聞」;用佛道的聲音,給眾生去聽,去教化他們,就叫做「聲聞」。這是第二種「聲聞」的意思。 


第三種「聲聞」的解釋。要知道啊!這世界上的我、眾生,這個「我」啊,「眾生」--「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無人、無眾生,那這世界剩下什麼東西?以前我在寫這個書裡面,我提到了,這世界上的起源,原來是由聲音開始。一切有形的東西,本身都是不存在的,完全由聲音開始。 


那麼這個「聲」呢?就是第一個字,就是「聲」。已經把所有天下的東西都化為無的時候,就剩下了一個「聲」。那麼,「聞」?你就是悟了這一方面的道理,你去領悟這個聲方面的道理,你領悟出什麼呢?就是說,根本沒有我存在了,也沒有人存在了,沒有眾生存在的,這個就是「聞」。 


所以,我以前講過:大法無他、口訣無他,幾個字而已!「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壽者就是指時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物質的世界。)「無壽者」就是,沒有時間的世界;你從這一方面去領悟,由這一方面去走,就會達到「聲聞乘」。 


那麼「四諦法」也是這樣子。「苦、集、滅、道」就是,「集、苦、道、滅」。知一切通通都是「苦」的,把苦全部「集」合起來,去領悟這方面的「道」理,歸入於寂「滅」,就是「集、苦、道、滅」。由這方面去修行,達到「無我、無人、無眾生」就是「聲聞乘」。這裡面的道理,很深、而且很廣,不管「小乘」的道理如何,他們都是這樣子的。 


那麼,什麼叫「獨覺」呢?這「獨覺」兩個字,有誰知道?有誰知道,什麼叫「獨覺」? 


是不是我們西雅圖雷藏寺的很好的習性?所有弟子的習性,反正我問什麼都是充耳不聞。我問大家什麼,大家都不開口講話。因為,大家知道的,反正講的也是錯的;不講呢,就是通通都是對的。 


我以前在軍中的時候,我們那個軍中的教官講一句:「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永遠都是對的!」。不做就沒有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哪裡會有錯呢?不過,不可以的!以後,我講了、大家還是要回答。其實你們講出來的,很多都是對的;不過有時候對的當中也有錯,錯的當中也有對。對錯之間,其實也是很難講的,也沒有一個標準的。 


不管怎麼樣子,大家還是勇於發言,免得我唱「獨腳戲」。這個去就變成「獨覺」。 


「獨覺」很簡單的,就按照字這樣子解釋,「獨自去覺悟」,就是「獨覺」嘛!這簡單的,你們都不講,留給你們講,你們都不講;真正難的時候,問哪!大家就拼命講。 


「獨覺」沒有什麼,就是獨自去覺悟。「獨覺」有三種說法:一個是「獨覺」,一個是「緣覺」;不是「圓覺經」的圓覺,而是緣份的「緣」。「緣覺」、「獨覺」,另外還有一個叫做「辟支」,「辟」呢,是牆壁的壁,底下少一個土字;支呢,是一支兩支的支,叫「辟支」。你們記得一種佛叫「辟支佛」,祂就是「獨覺」,辟支佛叫做「獨覺」,獨自去覺悟。 


什麼叫獨自去覺悟?他比較喜歡、樂於-很喜歡、很喜歡寂靜。寂靜就是說,很安靜的過日子;自己很喜歡獨自、自己安靜的,去追求心靈安靜的生活。這叫「常樂寂靜」。 


那麼,他沒有道侶,沒有道侶;不是說有沒有「道理」,沒有道的伴侶。他沒有道的伴侶,就是一個人。 


我們講這個Person to Person,就是一個對一個、一個人對一個人。talk` speak,就是一個對一個。Person to Person,一個對一個。不是一個人對一個人,就是兩個啦!only one person,就是只有一個人。 


「獨覺」,他只有一個人,沒有伴跟他一起修行,沒有道伴的。他沒有聽過佛說法,沒有佛來助道,沒有如來給他助道,他沒有聽過佛經,沒有聽過佛的道理;但是他靠自己去努力的冥想,去領悟宇宙當中的至道。他開悟了!終於有一天,他開悟了、他悟道了,他這佛呢?叫做「辟支佛」,就是「獨覺」,也就是「緣覺」。 


他從哪裡去領悟呢?他可以從十二因緣去領悟,由十二因緣去領悟;從他的生、出生,一直到入滅,這當中的、種種的,人生的種種的變化形象去領悟的。也可以由「色、受、想、行、識」這一方面他自己去冥想,去領悟。 


他終於覺悟到宇宙當中的至理,沒有如來跟他說法,他沒有聽到法,沒有佛陀講給他聽,他沒有看過佛經,沒有聽到如來說法;但是,他也開悟了,這個就是「獨覺」。 


所以在「小乘」裡面,包含了「聲聞」跟「獨覺」。假如,把他分出來呢?「大乘」就是「菩薩乘」;那麼「中乘」就是「獨覺乘」;「小乘」就是「聲聞乘」。這就是分成「三乘」。那麼把它分成兩乘呢?就是「大乘」跟「小乘」。這「小乘」包含了「聲聞」跟「獨覺」。 


那麼,「密乘」在哪裡呢?我們講的「密教」啊!到底在哪裡啊?「密乘」現在就是包含在「大乘」裡面。那麼,我自己本人不同意這種說法。好像是說,「大乘裡面包含了密乘。」我是不太同意的!當然,密乘也有菩薩的精神。密乘裡面是有菩薩的精神,它應該有沾上了「大乘」的一點邊;他也是在「覺有情」,有情眾生通通要度;但是,它其中的秘密意、高過於大乘的菩薩精神。 


你知道「密乘」裡面有很多菩薩的精神?像「捨身法」,「捨身法」就是菩薩的精神;像「供養」,它本身就是菩薩的精神;「普禮」就是菩薩的精神。 


在「密乘」,有很多菩薩的精神在裡面;但是,「密乘」裡面的秘密意,它的修行,實修的秘密意,大過於大乘的菩薩的精神。 


所以,「密乘」應該分出來,直接成為一個乘派,不應該把它列入在這個大乘之中。 


當初呢,這佛教啊!分這個「乘」啊,在我們中國來講,是把這個「密乘」列入「大乘」之中。其實,應該分出來的!「密教」,應該它的秘密意,是很高深的!其實,修法非常的殊勝跟超越,不同於一般的「菩薩乘」。 


這裡面解釋這一段,我這樣子講,差不多大家都可以很清楚。以後的,像這「小乘建立」啊!它就講了很多;不過,它這裡很亂的!「小乘」如何建立?它裡面所講的東西都很亂;這因為它是屬於廣論,所以它談的,先從這「三乘」開始,然後一直講到最秘密的「密乘」。 


那麼,廣泛的談論密教裡面,所有層次的、大大小小的,種種的做法,很多很多的!在還沒有真正進入這「密乘」裡面,種種做法當中,他先要把這個佛教的種種名詞,跟大家講解得清楚。但事實上,你們看這一本經,這一本經論你很難看得懂,很難看的清楚。 


我讀幾段文字給你們聽。「如斯勝劣二所化機」什麼意思?好像是化學機器吧?「彼由何乘各趣自果」這是什麼文字?這兩段文字啊!大家看一看,可以解釋得出來嗎?我已經講了很多了。「如斯勝劣二所化機」,「彼由何乘各趣自果」。什麼意思?這兩句話,這「依何分別」當中的這一頁的第四行底下唸起,這兩句,一般人就很難去看了。 


另外呢,他的這個「乘體」不同,「小乘建立」裡面,所講的句子你隨便怎麼唸,都不通的。都不通暢的。 


我這一世啊!是不是應該把這一本《密宗道次第廣論》,把它寫成白話文?假如我寫成白話文,恐怕要寫很長,要花很多的時間;因為這一本經論,是非常好的。但,可惜!這譯的人本身,他的文字,文法不能通暢,影響了這一本書的流通,也是會有的。 


我們知道大家每個人手上都會有一本的;大家都買了,因為師尊要講,而且平時你們學「密乘」的,也會買這一本,然後,買來幹什麼呢?就給它放在書架上面,它擺起來很好看!跟佛教聖經一樣,好像你也很有學問。擺了,哇!人家到你的書房一看,哦!這「大藏十二部」。哇!「降龍十八掌」。好多哦!你的這個不得了!經典、書很多。一年,也許你也摸了一次,你幹什麼?吹灰塵!因為沾上灰塵,那麼髒了,你會把它擦一擦,晾一晾,然後吹一吹;灰塵吹掉再給它擺上去。幾年來,你也難得去給它請下來看,真的!很多這個經典,我們可以看得通;像「三藏十二部經」,文句都比這一本好。這一本是,真的是最差的。 


我假如是宗喀巴的話,會氣死!怎麼譯成這樣子呢?譯成中文,你也要流通(暢)嘛:流通(暢)本就是要讓大家看得懂嘛!隨便讀兩句,大家都搞不清楚,「化機」,「二所」。「二所」是兩間的,「兩個廁所」?「化機」,「化學的機器」什麼玩意?所以,我看你們,我問了嘛,你們這一本經論,看過了沒有?你們有些人跳著看;有些人看一兩篇;有些人根本就沒有看;有些人根本看不下去,還有弟子跟我講,他說,「這一本經論太好了!」我說,怎麼好?「因為只要看了兩段就睡著了。」只要看了一段,他說就會睡著,是最佳的催眠經論、最好的催眠經論,他看了很煩,不如合起來睡覺。這很可惜的!很好的東西,他講得很清楚,每一種細節他都講得很清楚,像論這個「三乘」。什麼原因啦!裡面包含什麼,他都講得很清楚。今天我們談到這裡。 


這個明天呢,再談「小乘的建立」。這一段更難看啊!我的天啊!這一段更難看了;但,我確實是把它讀過了。還好!當師尊的,總有一些這個通。就是你寫的文句再怎麼樣子,我眼睛一閉;意義想一想就通了;這個明明不通的,我都通了。 


好像,我在芝加哥,有一個弟子的餐館的下水道,廢水處理不通,他夢見師尊去了,拿一個鏟子,說:「給你通下水道。」唉!我這一鏟啊!他第二天,他下水道就通了。本來他這個餐館,下水道不通的話,美國的衛生局啊!是會把這整個餐館封起來,不准營業的。他花了兩萬塊錢美金、請那個通下水道公司來通,都不通的。 


結果,他夢見師尊拿一個鏟子,去通下水道;第二天,它就通了,他就省下兩萬塊,不必再那個。所以,他這一次請我們,專門下廚請我們。可見這個師尊,是有「通力」。 


我不是清道夫啊!不是拿著鏟子跟人家通下水道,而是有「通力」。就是說,我用意念去看這一本經典;用意念,用自己的意念。文句不通的,眼睛閉起來,想一下--它就通了!就明朗了!就可以講。 


你們以後看經啊,需要靈感,要產生一種「通力」。一本經典拿起來,它的重要點在哪裡?如何融會貫通?如何上下貫通?如何通其義諦?這個是主要的,在於你自己冥想之理。好!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八日

慶賀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八十聖壽 「一生一咒」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每持滿一百萬遍者,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