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事門
那麼在這個「事門」一進去啊!你「事門」一進去呢?就是要教你修「身口意清淨」,教你「明心見性」,要教你修你的身體,那麼「證空、證空性」。到最後呢?虹光化身。
其實啊!你只要成了佛,得到淨光了,證了空性,佛理你就懂了。你真正證了空性以後,這個佛理,你不去研究,沒有去讀經,你不去研究,你就得了,你就懂得佛理了。這六祖慧能沒什麼讀書,但是祂實修了以後呢?祂隨口講的就是佛理,祂嘴巴怎麼講就是佛理。你說對不對?(眾鼓掌)
這是因為祂實修嘛!祂在哪裡實修?祂得到五祖弘忍的口訣以後,祂在獵人堆裡面實修十幾年,去體驗這個五祖弘忍的口訣。祂得到以後,所講出來的話就是佛理;所以不一定學識很高的人才明白佛理,不一定。所以你真正能夠實際上「一法深入」,就能明白。
一法深入
所以這裡就講到這個「法」,這個「佛學總說」裡面提到這個法;到底是「學多法」好呢?還是「學一法」好?要「學一法」好,「學多法」就等於多聞嘛!學「一法深入」,你將來「一法通」,「法法都通」,只要你實修開悟了,你佛理就明白了。所以「理」、「事」,「理門入」?還是「事門入」?它的道理就在這裡。
今天很多佛教界的前輩,「理」是很通。你跟他講理,他可以跟你講,哪一部經怎麼說,哪一部經怎麼說,講了很多;跟他講實修、印證,他說沒有,這個就是「多聞」的壞處。「學多法」的壞處也很多的。
像我最近在這個真佛報寫的那一篇文章。哦!這個,今天沒有烏雲......(眾笑)總之他講了,他的「禪心未明」;我們知道他學禪,「禪心未明」。那麼他的「淨土未現」,「淨土跟彌陀沒有相應」嘛!跟阿彌陀佛也沒有相應;他的淨土宗唸佛,他也沒有成就。
那麼「密教也沒有相應」,他也學密;其實他不是學密,他是隨人家唸大悲咒、十小咒。大悲咒,十小咒,《課誦本》就有了,那個是學佛的人都知道大悲咒、十小咒,學佛的人都知道,那個也很不簡單的。
你看,這樣子的密教,他也沒有相應,這個就是不對了。有的人講:「哎!我們這個宗派,是八大宗派合起來的一宗。」「哇!八大宗派合起來一宗,那一定很偉大!」不要這樣子想!你進去就搞糊塗了。
一下子這個宗,一下子那個宗;一下子叫你「唸佛」,一下子叫你「學禪」,一下子叫你「學密」,一下子叫你「學律」,禪、淨、密、律;一下子叫你「學三論」、「唯識」;又是「天台」,又是「法華」,又是「華嚴」......,你都搞糊塗啦!
「一法深入」才好,否則,搞到六、七十歲了,什麼都沒有。假如是我,我就「見笑死了」!(台語:丟臉死了!」(眾笑)
真的,我會覺得很丟臉哪!淨土未現、禪心未明、密教未應,那你學的是哪一門?你學的是「金門」、「權門」、「勢門」,佛教哪有這個門?這是人間娑婆世界,世俗人在做的這些事情,你一個修行人去搞這些東西,你搞錯了嘛!所以,佛學啊!最重要的——「一法深入」。(眾鼓掌)
以前講過了,年輕的時候,多聽無妨,你去多跑道場無妨;真正到了中年,就「一法深入」;你到了老年,就只求「往生」。來不及了,你不求往生,你還在做什麼?年紀大了,你就趕快嘛!能夠往生,就很好了。這個都是很重要的。所以一法深入,事實上是比學多法好。
像有一個弟子,他寄一百塊美金來,一塊錢要求一個灌頂,一百塊就是一百個灌頂;反正我書上有的,他都要。這樣子灌頂也不對啊!你要修什麼法你就灌什麼頂,除非你是上師。你想:「我是上師,我灌很多頂,將來我得到這個灌頂,我才可以跟別人灌頂。」這個是對的。否則我們一般的弟子,一法深入就好,你一法只要相應了,你這個心一開啊!馬上可以見到光、見到佛理,這個佛理的光,通通你都清楚明白。
以前我看經看不懂,我也坦白跟大家講,我的智慧不高,我以前讀《金剛經》,我讀不懂,都是矛盾,怎麼搞的?都是矛盾。(眾笑)這個矛盾來、矛盾去,以矛攻其盾,以盾攻其矛。(眾笑)這個《金剛經》在講什麼?我實在不明。今天啊!我翻開《金剛經》,我能夠深入經藏,理解它的意趣。(眾鼓掌)哪一本經我現在翻開,我就清楚明白。(眾鼓掌)
所以「信、解、行、證」,你得到這個「證」,前面那三個字,通通包、通通包有了。那麼你從「理入」、從「事入」,這兩個門都可以;只是「事門」好過於「理門」,你理通,事不一定通,你事通,理就一定通。(眾鼓掌)
佛法在日常生活之中
有很多弟子到我這裡來學法,也有好幾年的,有人問他:「你在盧師尊那裡學佛,他教你什麼東西?」盧師尊教你什麼東西?那麼他回答:「他什麼都沒有教我。」也就是說我什麼都沒有教他。我聽了啊!心裡不是很難過?
我舉一個例子講,以前那個鳥巢禪師,有一個弟子,跟著鳥巢禪師,跟了很多年,有一天他的弟子就整理行李,跟師父拜別說:「師父!我要走了。」「你到哪裡去啊?」「我去找別的師父。」「為什麼你要去找別的師父?在我這裡不是很好嗎?」他的弟子說:「師父都沒有教我佛法,我在這裡這麼多年,師父都沒有教我佛法。」鳥巢禪師就把腳伸出來,拔一根腳毛。(眾笑)我沒有腳毛!(眾笑)那個腳毛拔起來一根,「這個就是佛法!這根腳毛就是佛法。你懂了嗎?」那個弟子那個時候才恍然大悟,什麼是佛法。
假如有弟子跟在我這邊學佛,學、學、學、學、學,人家問他:「盧師尊教你什麼法?」你跟他講說:「他什麼都沒有教我。」你整理行李要走的時候,我就拔一根鬚毛。(眾笑)脖子下這些,這邊有毛,拔一根鬚毛,「這個就是佛法,你懂了嗎?」佛法是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好好的去體會。真正在說法的時候,你聽一聽回去你就忘了,你要實現在你的生活之中,這個才是佛法;所以你看師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莫不是在說法。(眾鼓掌)
這個佛陀祂的《金剛經》前面的幾句話,都是佛法。「敷座而坐」,這個椅子,「敷座而坐」。「經行」,然後出去化緣,這是講行;行、住、坐、臥,都是佛法,其中裡面有很多儀軌。
很多人學佛不知道,學佛就是日常生活裡面的佛法,並不是很刻意的教給你一個特別法。只傳你一個人,其他人不准知道的,這個就是要收「紅包」的。「只傳你一個人啊!別人都沒有啊!」那要看你這個禮重不重,要看重不重才傳特別法,對不對?(眾笑)不是這樣子。
外面有很多這樣子的,外面有很多上師是這樣子的,很多。不是講我們的上師,不要誤會。「我傳你這個法,沒有一個人知道的,我只傳你一個人喔!」那你一定要表示一下!只傳你一個人,那不是普通的灌頂。哇!只傳你一個人,那不得了。這個我們講的......,叫什麼?「平時不開張,開張就吃三年」,這是特別法。這個有時候是假的,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是假的。
外面很多在傳佛法的,也有這個樣子的,「我教你這個很特別的,怎麼樣子的,總之你就是給我多少錢,我才教你。」都是利用這一種祕密的方式,這樣子去傳授賺錢的。在如來、在佛陀時代,是禁戒這樣子的,祂是禁止這樣子的。
看山不是山
我們曉得,當你入了門,入佛法的門,你一入了,就會感覺到不同。以前有一個禪師是這樣子講的。當他還沒有入門以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進入佛法,「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等到經過一陣子了,他開悟了,「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這個你們要好好體會。為什麼這樣子?
最近我學畫畫,我跟朱慕蘭老師學畫畫。SanFrancisco,朱慕蘭老師,她以前拜趙少昂為師,是嶺南派的畫家,她拜了很多的師父,她的畫很好。我跟朱慕蘭老師學一點畫畫。我老了沒有事做,我就畫畫嘛!(眾笑)我準備是兩樣:一個是學音樂,一個是學畫畫。那麼音樂只有自彈自娛(眾笑),又賣不了錢。畫畫好,我可以開畫展。對不對?可以出畫冊,開畫展出畫冊。那麼她就來教一個禮拜,我就學畫畫。
學畫畫,這個我們曉得的,見山、見水,看到山是個山的樣子,看到水是個水的樣子。我現在畫了,咦?我發覺「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喔!(眾笑)水可以畫成山,山也可以畫成水。那你們大家會講,牛可以畫成馬(眾笑),馬也可以畫成牛。這當中有變化的喔!這裡面有心靈的變化在裡面。
一入了門就不同,所以現在我不學「工筆」,工筆就是細工的,慢慢畫的。我學的是「意筆」,意念的「意」;這個意念一出來,畫出來的東西,不是很像,但它的精神在上面。這個就成了什麼?這個叫做意念去畫畫,用你的意念去畫。
你說要畫得很像,那何必要學畫?學照相就好了,照出來就很像了嘛!更像嘛!你為什麼要畫那麼像呢?那個像沒有精神的。所以你畫一個東西,是表現它這個東西特殊的精神,那一種無形的味道在裡面,那個才是真正的好畫,真正好的畫是那個東西。我學朱慕蘭老師的畫,是學她的運筆,看她的顏色的淡濃,看她的勾;好像筆動、勾,整個如何運,還有她的技巧。將來,希望大家捧場。(笑,眾笑)(眾鼓掌)
心靈的畫,有時候是一筆、幾筆,很簡單的,就呈現它的意味,通通都出來。學佛是一樣的,當我們沒有入門的時候,我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們知道,山是不動的,水是動的。但是呢?你要把它畫出來,「山是動的,水是止的」,這就不同了。學佛是一樣的,當你入了門,有一段時間,你看山不是山了,看水也不是水了。為什麼?因為它的精神出來了,它的無形的精神出來了。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畫冊,這個「楊善琛」畫家,楊善琛畫家他畫的畫冊,仔細把它看了一遍,看完以後我也拿給師母看;那師母也看了,師母跟我講,她說:「他的畫,倒不如是吃一塊toast(吐司)。」意思是講說,我去買一個牛角麵包、什麼麵包,吃下去還有味道;看他的畫都沒有味道。這個是她不懂得畫(眾笑),我們不能怪她。楊善琛假如聽到或看到這個錄影帶,也不要見怪她,因為她實在是不懂。(眾笑)他有他的精神在裡面,但是他畫出來的東西,裡面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也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但是他功力那麼深的老畫家,怎麼搞的?他畫出來的東西,也是很像我幼稚園畫的。(眾笑)我有幾張練習作,就是畫得很不好,畫得......「唉!真煩!怎麼搞的?我會畫那麼差呢?」我再拿那個墨水給它點幾筆,再給它擦掉,再給它亂塗一下子。我看到他的畫冊,我發覺我的亂塗跟他一樣啊!(眾笑)
我說:「哎啊!我亂塗那幾張不要丟掉。」(眾笑)我發覺這幾張也是很珍貴的,他畫冊裡面也是有的。(眾笑)蓮嶝法師他跟我講一句話。我說:「奇怪,楊善琛是一個大畫家,怎麼他的畫冊裡面這些東西,看起來也就是很粗的幾筆,或者是墨水倒下去,讓它乾了,就是這樣而已。」(眾笑)蓮嶝法師是有眼光的喔!他說:「這個就是證悟到最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笑,眾笑)(眾鼓掌)
這邊還有印尼來的蓮潤上師,她也是一個水墨畫的畫家。她畫蝦子、畫螃蟹、畫雁子、畫松,還有松上的鶴,畫花、鳥,我家裡都有她畫的這些東西;花、鳥、松、鶴、燕子、蝦、螃蟹,她都畫的。畫得很好,也得過獎的。
她每一次要畫東西,都要看。好像要畫蝦,畫螃蟹,要買很多螃蟹,看,看牠們在那邊爬,她這樣子畫。她先生有一次跟她講:「還好你沒有畫老虎(笑,眾笑),買一隻老虎回來,我們就慘了。」
不管你是理入,不管你是事法進去,你都會產生這種境界的;最後一個境界就是「自然」。入門的時候,會有變化,以後演變就變成自如跟自然;達到那種空性的時候,你會有一種自然而畫的那一種現象,就變成原來的這種面目就顯現出來;這個叫「真性面目」,顯現在畫畫之中。
這個佛理,學佛跟畫畫,是關連很重的。你知道有所謂「禪畫」嗎?這禪師作畫,他也是一樣的,完全是要心靈跟意念,完全清淨,無心而畫,這種畫出來的意境是非常超然,完全是一種心靈作畫的上乘作品。
你們學佛也是要這樣子,真正到了意念的清淨的時候,真正到了自在自如的時候,你們的一言一行所表現出來的這種風範,就是佛祖的風範,就是祖師的風範;你們都可以顯現在你們身上。這時候那種光啊!是一種很自然的光芒,不是世俗的;不是「誰廟蓋得最大」、「誰的弟子多」,不是「誰的錢多」、「誰能控制多少人」,不是這樣子的,完全超然於世俗之外的那一種神仙跟佛祖的境界。(眾鼓掌)
真佛密語——見山不是山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最後又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有人聽了以後他還是不明白,他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現在我換一個方式跟大家講,你們就明白。
這個分成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凡夫的時候,第二個時期是在修行之中,第三個時期是開悟了以後。老是講山、講水啊!不一定清楚!其實最好的比喻應該是講修行人跟女生,這個比喻我是很喜歡講,會很清楚,你馬上就反應。
第一個,一個修行人,他還沒有修行的時候,他看到一個很漂亮的小姐,他馬上感覺到,看到漂亮的小姐就是漂亮的小姐,他馬上被迷惑了。這個就是第一個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看到漂亮的小姐,你馬上被迷住了。那麼看到這麼漂亮的女生,就是這麼漂亮的女生。
第二個你已經在修行了,你修白骨觀。第二個境界是說,「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個修行人因為修了白骨觀,他看到這個漂亮的女生,「嘩!變成白骨。」每一個漂亮的女生通通都變成白骨,這個修行人入了門之後,他第二個感覺到的,這些女生都是白骨,一個一個都是粉面的骷髏,這是第二個境界,表示說他已經跟女生隔離了。「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他看到這個山,看到這個水,都不認為是山,不認為是水,都變成白骨。
到了第三個境界,就是開悟了,他已經是開悟了,開悟的時候,「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什麼意思呢?這個時候你看到漂亮的女生,仍然是漂亮的女生。但是他的心已經不動了,這個修行的人已經開悟了。看到漂亮的女生,那是漂亮的女生沒有錯,但是我已經不被你所迷。這個就是「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眾鼓掌)
因為我講山啊!講水啊!他老是聽不清楚,他搞不清楚到底怎麼回事,怎麼剛開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次的時候「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第三次怎麼搞的?「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他體會不出這個「山水」的意義在哪裡,那麼我用一個女生跟一個修行人在比喻,你就「喔!」清楚啦!
第一個你看到她,嘩!被迷住了,這個是美麗的女生。那麼第二個你修了白骨觀,已經入了門了,嘩!都是紅粉骷髏,看女生不是女生了。當你開悟的時候,你不受這個女生影響,你看她還是美麗的女生,但是不受影響。這三個境界,你們就由這三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體會得出來。
其實第一個例子,第一個狀況,就是「環境來殺心」。凡夫都受環境影響的,就是「境殺心」,你都受環境影響嘛!今天天氣昏暗一點,下雨,你心情就不好,出太陽心情就很亮麗,這個完全是受環境影響,就是環境來殺掉你。
第二個境界,你已經入了門,你開始跟環境就隔離了。這個就是說你的心,跟你的境已經分開,你儘量避免環境來影響你,你躲到深山裡面去修行,儘量不要去看到,去聽到,不受影響。這個就是心跟環境已經隔離,這個就是第二個境界。
第三個境界,就是心來殺掉環境,不管好天也好,不好的天也好,陰雨的天也好,亮麗的天也好,你心境永遠是開朗的。(眾鼓掌)
你修行到第三個境界,不管外面的壓力有多大,不管外面有很多歡呼的聲音,很多毀謗的聲音,很多的這個壓力,壓在你身上,你通通都是一樣的心境,這個就是第三個開悟的心境,這個就是「心殺境」。
第一個凡夫的「境殺心」,第二個修行過程之中,是心跟環境隔離。第三個就是你修行的心,已經可以把環境通通殺掉。這個就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這個我的解釋就已經很清楚了。很多人聽了,他跟我講,還是不明白。那沒有辦法啊!我只有舉一個男生跟女生,你就明白了,這是最簡單的,這樣你們清楚了嗎?(眾鼓掌)那麼今天就是這樣子跟大家開示。
嗡嘛呢唄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