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2023年12月23日 聖尊蓮生活佛 主持「黃財神本尊法同修」暨《維摩詰經》第149講


披甲護身 避魔金剛彈 皆可護身結界

我們敬禮傳承祖師,敬禮了鳴和尚、敬禮薩迦證空上師、敬禮十六世大寶法王卡瑪巴、敬禮吐登達爾吉上師。我們敬禮壇城三寶,敬禮今天同修的本尊「針巴拉 多聞天王 黃財神」。師母、丹增嘉措、吐登悉地、吐登卡瑪、各位上師、教授師、法師、講師、助教、堂主以及各位同門,還有網路上的同門。大家晚安、大家好!(聖尊以各國語問候大眾)。


今天有人生日,先唱個生日歌:「Selamat Ulang Tahun,Kami ucapkan,Selamat panjang umur,Kita kan doakan,Selamat sejahtera,Sehat sentosa,Selamat panjang umur dan bahagia。」明天也有人生日 (師尊與眾笑)。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眾鼓掌)。


大家都知道「針巴拉」,這是四天王當中的「多聞天王」,四天王是在須彌山的半山,守護四個方向,「多聞天、持國天、增長天、廣目天」,這稱為四天王天。當然,在天上祂們是最有錢的富豪,有黃金、白銀、水晶、七寶的宮殿。


多聞天的天宮裡面,它包含了「吉祥天」,吉祥天也是在多聞天裡面。吉祥天的宮殿也是在北方,在多聞天。我們知道四天王都可以賜福給人間,而且可以守護修行人。


在歷史的記載裡面,四天王也可以幫人家守護一個國土,四天王有守護國土的能力,可以守護國土,祈禱四天王,祂不只可以守護修行人、護持佛教,甚 至於祂可以守護一個國家,祂有這樣子一種神聖的力量。賜福是當然的事情,祂可以賜福給每一個人,也可以守護每一個人在修行,做一個守護。


老師出了一個題目:「聖誕節的起源」。小明就想了老半天,最後寫了12個字:「耶穌知道,我不知道,聖誕快樂。」老師看了以後,在試卷也寫了12個字:「耶穌是100分,你0分,新年快樂。」


小明問禪師:「夢見自己思念的人,該當如何?」

禪師回答:「夢裡想見的人,醒來了就要去見他。」

禪師就問小明:「對啦!你夢見的人是誰?」

小明回答:「我去世的爺爺。」


音樂課上老師問:「同學們都喜歡什麼音樂?」

小明大聲的講:「老師啊!鈴聲算不算是音樂啊?」老師講:「鈴聲,那也算是音樂吧!」

小明說:「我喜歡下課的鈴聲。」

老師講:「滾出去!」

音樂課老師問:「大家怎麼知道什麼叫做男高音?什麼叫做男低音嗎?」

小明說:「這個我知道,我爸爸在教訓我的時候是男高音;我爸爸被我媽媽教訓的時候是男低音。」


undefined

你問我答 互動就是力量 第 351 集


Q1 避魔金剛彈可用於護身結界嗎?

我們進入主題「你問我答」。台灣「蓮花宗翰」問的。


阿彌陀佛,頂禮根本傳承上師聖尊蓮生活佛。弟子有一問題請教師佛,在師佛文集第四十四冊《伏魔平妖傳》中,所傳授的「避魔金剛彈」,是否只能用於睡覺的時候呢?還是自身結界也可用避魔金剛彈於自身四周呢?感恩師佛慈悲開示。祈願師佛佛體安康,長壽自在,大轉法輪。「嗡。咕嚕。蓮生悉地吽。」


A1 避魔金剛彈、披甲護身皆可用於護身結界

避魔金剛彈(的主尊)其實是「金剛手菩薩」,我們知道在密教裡面有三個不同的菩薩,一個是慈悲的「四臂觀音」;一個是智慧的「文殊師利」;一個是法力的「金剛手菩薩」。可以講密教的三個象徵法力、智慧、跟慈悲。


臨睡的時候,穿著清淨的衣服、洗手、淨口、立於床前、合掌恭敬唸金剛手菩薩真言:「嗡。波汝藍者利。」七遍。然後右手的中指跟大拇指相交,將中指對著床的四角隔空彈出,如此彈了四次。「嗡。波汝藍者利。嗡。波汝藍者利。嗡。波汝藍者利。嗡。波汝藍者利。」如此可以避之。此法名「避魔金剛彈」。


於是我在每一個臨睡的時候,著清靜衣、沐手、淨口、立於床前、合掌恭敬唸金剛手菩薩真言:「嗡。波汝藍者利。」七遍。


用右手彈指床的四個角,看見床的四個角都有光,然後這四個光交會起來,像蚊帳一樣,然後我們進去裡面睡覺,就可以避開魔的干擾。


那麼他的意思是講:不只睡覺可以這樣子用,我們打坐的時候也唸:「嗡。波汝藍者利。」彈四個角,東南西北,然後光升起來像個蚊帳,光的蚊帳把你套住,行者打坐就可以避開魔的干擾。


方式是一樣的,可不可以做?當然可以啊!


唸金剛手菩薩真言  四方守護結界

例如:我們現在也唸啊,我們在修法的時候也是唸:「嗡。波汝藍者利。」對不對?然後做「披甲護身」,點頭、點喉嚨、點心際、點左肩、右肩,然後手放在天心,然後散印。散印了以後,你要觀想前面有金剛手菩薩、後面有金剛手菩薩、右面有金剛手菩薩、左面有金剛手菩薩,守護你修法。這道理是一樣的,這可以用的。


避魔金剛彈、跟你的披甲護身、跟你在修法的時候,你做這個金剛手菩薩在四方守護。是一樣的道理,這都是可以做的,這樣大家明白嗎?(眾鼓掌)。


不動明王九字真言  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做,例如如果你的護法是「不動明王」,我們用「九字真言」,前面唸「臨兵 鬥者皆陣列在前。」(師尊用劍指畫四縱五橫),前面的一個網就出來了;然後向左面「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這邊也是一個網;向右邊「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已經三個網了;上面還有一個網,地下還有一個網,後面還有一個網。


你轉一個身,你那邊也可以有。全部都是不動明王的九字真言,就守護了。我都是這樣子做的,我晚上睡覺也是這樣子做的,我用「切字法」。


唸六甲六丁神咒  切字法守護結界

有時候我會唸不同的,我上次也不是跟大家講:「上清上帝東華大帝君,瑤池金母大天尊,令我蓮生受六甲天書,便役使六甲六丁之神,天遊十二溪女,那延天女五人,統攝神兵三員大將,火光大將、浮海大將、吼風大將,各領神兵百萬,助我蓮生神通法力,於道合真。」然後用「切字法」切,轉身,用「切字法」切,整個房子都結界了。


金母拂塵招展降下傘蓋  唸嗡阿吽結界

然後網從虛空中下來,「瑤池金母」以拂塵招展,虛空降下傘蓋,把你套在床的中央。然後正面唸:「嗡。阿。吽。」、右邊「嗡。阿。吽。」、後面「嗡。阿。吽。」、左面「嗡。阿。吽。」、上面「嗡。阿。吽。」、下面「嗡。阿。吽。」,中間唸「嗡。咕嚕。蓮生悉地。吽。」也是很多種方法。


眠光法  阿字喉輪現紅光  光網罩住床榻

根據密教,最重要的,躺下來,在「喉輪」現出紅色的光射向虛空,「阿」字變成一個紅色的光網套住你,也是一個方法。用「阿」字觀想一個光網出來,紅色的光套住你。很多種方法,這都是法的應用,並不是單單只有一種,很多種。


唸嗡波汝藍者利  加持衣服再穿上

守護自己很重要,所以我們講披甲護身。以前師父所教的披甲護身,就是你要穿衣服,先把衣服折疊好,要穿衣服,這手結印就按住,唸:「嗡。波汝藍者利。嗡。波汝藍者利。嗡。波汝藍者利。…」觀想白色的光、或者藍色的光,整個衣服都變成藍色的光,然後把這件衣服穿上,這就是披甲護身。你就可以出門了,你走到哪裡就守護到哪裡。你要穿的衣服,手先在衣服上面握住,然後唸:「嗡。波汝藍者利。」七遍。然後觀想這衣服全部都變成藍色的光,然後把衣服穿上,這個就披甲護身。這樣會嗎?(眾鼓掌)。很多可以應用的,金剛手菩薩,他們叫「手金剛」。


盧師尊示範四縱五橫印  九字真言切字訣

(有弟子發問。)老姑婆,你問什麼?(弟子問:唸九字真言,然後「四縱五橫印」手要推出去…)。那


也是一樣啦!那就是手印,對不對?披甲護身,「四縱」就是這樣子,「五橫」就這樣子,(師尊示範)。這就是四縱 (右手四根手指豎立)、五橫 (左手五根手指橫著),「四縱五橫印」,這樣推出去,「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四縱五橫印」跟畫的是一樣的,道理是一樣的啦。


(弟子請師尊示範),剛剛不是示範了嗎?(眾笑)。(師尊示範) 用畫的「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很好嘛!(弟子說:結四縱五橫印,手印有推出去;用畫的,手沒有推出去…)。(師尊與眾笑)。不要想那麼多啦!對不對?不要考慮那麼多啦!你以為我們冬至吃湯圓,你就問我說:「湯圓要多大粒的才算是?」你問我這個?湯圓也有這麼大粒的;也有中粒的;也有小小的像這樣子,湯圓不能做到像珍珠一樣嘛。對不對?總之湯圓就是那麼大粒,你要問我湯圓多大粒?哪有什麼辦法?


小細節不要糾結

你說這個「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這邊也畫;那邊也畫;中間空出來怎麼辦?(師尊與眾笑)。四面牆,中間如有縫怎麼辦?不要去想那麼多,想得太細啊!對不對?還要推!?我問你要推多遠啊?你房間有多大?你的臥房有多大?


我告訴你:以前有一個人,他要做一個墓碑。你知道墓碑嗎?好啦!他來找我:「師尊我要做一個墓碑。」「好,你要幫誰做的?」「是我姐姐,她過世了,我要幫她做一個墓碑。請問這個墓碑要多長多寬?」我就跟他講:「做墓碑有做墓碑的人,有文公尺,你按照吉祥的尺寸做就可以了,寬也是一樣。」他就再問:「請問用青花石、花崗石、火成岩石、大理石…,什麼石比較好?」然後我就跟他講:「做墓碑的人都知道吧!」「請問我中間要寫什麼字?」「你姐姐就寫你姐姐的名字嘛!某某字之墓。」「陽世子孫要寫在右邊?還是左邊?字要多大多小?字要刻多深?字要多大多小?」然後,陽世子孫是要刻紅的?還是刻綠的?或者刻黑的?然後排名怎麼排?右邊排過來?還是左邊排過去?字數要不要算?一共要吉祥數多少字?或怎麼樣子?講了半天。


然後他還要問,問什麼呢?他說他還有問題還要來問,就是那個墓碑啊,他居然來了十八次。(眾笑)。為了一個墓碑,他問了十八次。就像你一樣,我到最後說:「你所來問我的這些錢,我全部還給你,以後不要來問。」(師尊與眾笑)。世界上有這樣子的,你知道嗎?他問我:「為什麼這裡要用黃色的?綠色的?用別的顏色不可以嗎?」你說我怎麼答?對不對?


唉呀!算了!算了!阿彌陀佛!問我說用畫的就不用推?我用畫的從來沒有推過,用這個 (結手印) 有推過,但是用畫的就不用推。


來同事家串門子,突然間他們夫妻兩個吵了起來,我打了圓場,總算沒事了。要離開的時候,同事的老婆拿了一籃子的橘子給我,我客氣的回答:「不要全給我啊,給小明留一點。」


同事的老婆講:「哼!就算送給畜生吃,也不給他吃。」在回家的路上想著,好像這句話哪裡不對!?


心態真的是很重要,樓上鄰居去年去泰國旅遊,買回來一瓶蛇酒,裡面泡有一條大的「眼鏡蛇」。每天堅持喝一點,還一直跟我炫耀說:「真有效耶!身子骨越來越好了。我感覺也確實比以前有精神,至少年輕了好幾歲。」


今天早上他碰到我說:「酒喝光了。」他把眼鏡蛇取出來想煮湯吃,才發現蛇是塑膠做的。哇靠啊!看起來補什麼都不重要,心態最重要。蛇酒是塑膠做的。告訴妳老姑婆,心態最重要。(師尊與眾笑)。


undefined

《維摩詰所說經》第 149 講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雖攝一切眾生而不愛著。是菩薩行。 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是菩薩行。雖行 三界而不壞法性。是菩薩行。雖行於空而 植眾德本。是菩薩行。雖行無相而度眾生。 是菩薩行。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 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雖行 六波羅蜜而遍知眾生心心數法。是菩薩行。 雖行六通而不盡漏。是菩薩行。雖行四無 量心而不貪著生於梵世。是菩薩行。雖行 禪定解脫三昧而不隨禪生。是菩薩行。」


攝一切眾生不愛著  平等度化無所偏愛


我們講《維摩詰經》

「雖攝一切眾生而不愛著。是菩薩行。」雖然你度所有的眾生,「而不愛著」,什麼意思?沒有偏愛,普同度化,這才是菩薩。沒有偏愛的,你如果稍為偏一點不是菩薩,我度這個;不度那個,那就是偏。「攝一切眾生」。你要度所有的眾生,就沒有分別去度化。而不是有分別的,我度這個;就不度那個。所以,我花了好多精神跟老姑婆講,對不對?不要分得那麼細,有時候真的不能分得那麼細的。


那位做墓碑的,他還問我:「要用什麼東西拜?」我說:「用湯圓就可以。」我們拜拜有時候用湯圓。他就問我:「湯圓應該是白色的?還是紅色?」我跟他講:「既然人過世,就用白色的吧!」他問我:「湯圓要幾粒?」(眾笑)。湯圓要幾粒也要問我!?好了!我說:「既然是人死了,那不要用雙數,就用單數吧!」他就再問:「湯圓要多大粒?」(眾笑)。我說難道我要給你搓湯圓嗎?多大粒?你還來問我!?哎唷喂!我實在沒辦法。


然後他再問:「湯圓的湯是要八成?還是七成?還是碗的一半?還是滿?」你看!我日子怎麼過?(師尊與眾笑)。你知道嗎?我到最後說:「我不問了!」但是,到最後講實在話,我要度他真的也是很困難,要度這個人是很困難。這個叫什麼?台灣話叫做「龜毛」,在烏龜龜殼上面找有沒有毛?這叫龜毛。(師尊與眾笑)。烏龜本來就沒有毛,你還要找毛!這很龜毛的人。碰到很龜毛的人也要忍受,你不能說:以後你不要來聽法。這個是菩薩行。


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  已了生死仍度眾生

「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是菩薩行。」祂這句話真的是很難講耶!「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 雖然你已經可以了你的生死,你這個菩薩生死可以了啦,但是,你也不需要身灰心滅。你已經可以到了這個境界了,但是你也不想去;可以涅槃了,你也不去涅槃;可以了你的生死了,你沒有很快的去到那個境界,你還是在人間、在度化眾生,這個意思。「是菩薩行。」


雖行三界不壞法性  雖證四聖仍度三界

「雖行三界而不壞法性。是菩薩行。」你本身已經了解了法性,你已經懂得佛性,你可以到「四聖界」。但是你還在三界裡面,還是在「欲界、色界、無色界」,在這三界裡面度化眾生。你已經可以到四聖界,但是你沒有去四聖界,還是在三界中去度化眾生,這就是菩薩。


雖行於空而植眾德本

「雖行於空而植眾德本。是菩薩行。」所以,可以講是這樣子,「行於空」,你已經可以懂得空性,你已經可以行於空,就是說你的境界已經很高了。剛剛講的入滅,你可以入滅了,你可以涅槃,你可以了生死。但是,你並沒有離開眾生,仍舊在布施、行善、救度眾生,這個是菩薩。這個都屬於「是菩薩行」。祂講高的,然後又講低的;講大的,然後有講小的。


雖行無相而度眾生

你懂得無相,「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已經解脫了,無相已經解脫了嘛!無作也是解脫了嘛!空也是解脫了嘛!空、無相、無作就是三解脫門。「雖行無相而度眾生。」你還是在度眾生,這都是和光同塵,你還是跟眾生在一起。你已經無相解脫了,但是你還是跟眾生在一起。


雖行無作而現受身  無為而為是菩薩行

「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你不必做什麼,你已經解脫了嘛!你亦不為什麼而做,但是你也做,這個就是無為而為。你已經到了「無為」的境界,但是你還是「為」、還是做,這個是菩薩行。


雖行無起起一切善行  十二因緣無所執著

「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我們知道十二因緣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裡面有一個叫做「取」。你也知道十二因緣當中,沒有一個是可以執著的。從無明開始,一直到老死,都不能夠執著,只是一種循環。我們人生就是一種循環,從無明開始一直到老死,就是十二因緣的循環。你也知道你是得不到什麼的,但是你還是在做,做什麼?做善事!這就是菩薩。


行六波羅蜜  依眾生根器因材施教

「雖行六波羅蜜,而遍知眾生心心數法。是菩薩行。」菩薩當然是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前三者我是認為這樣子的,行善布施、持戒、忍辱。忍辱應該是屬於內的,外的也是忍辱。布施、持戒都屬於外的。忍辱有內、有外。精進有內、有外。禪定跟智慧都是屬於內的,我是這樣認為。所以外面也修、內在也修。外修就是布施、持戒;精進、忍辱就是內外都有。然後,禪定跟智慧就是內在的,都是向內的。


六波羅蜜你通通都知道,而且你也用這個方法。「知眾生心心數法。」—— 就是說了解眾生的根器,教他們如何去做。眾生的根器,你對幼稚園,你不能講微積分,因為你講微積分,幼稚園的學生聽不懂。所以,你對幼稚園要講一加一等於多少?從開始基礎上教,數學先從開始教。到微積分、解析幾何,那等大學生的時候再學。所以,祂懂得眾生的根器,依照眾生的根器去教他們,是菩薩行。


雖證六通身心無漏  仍不捨一個眾生

「雖行六通而不盡漏。是菩薩行。」你已經有六個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還有漏盡通,這六通都已經成就了。不得了!因為漏盡通是最難的,你所有煩惱全部漏盡,這個六通全部都有。我告訴你,你必須要身無漏、心無漏才算完全的漏盡 ,所以修行真的是蠻困難的。所謂「漏盡」就是沒有煩惱、沒有執著、什麼都沒有。你具足了六種神通,但是你並沒有因為有六種神通,就認為自己非常的了不起,你還是跟眾生一樣生活在一起,並不隨意顯現。跟眾生在一起,就是菩薩行。


有時候像天眼通,這一次我要傳天眼通的法,這是很少有的,你修了以後,你就知道。我寫在書上,整個修持法已經寫在 299 冊的書上。是菩薩行,雖然你已經得了六神通,但是你並沒有因為有六神通就離開眾生,沒有!


雖行四無量心  不貪著生大梵天

「雖行四無量心,而不貪著生於梵世。是菩薩行。」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你雖然有了慈悲喜捨的心,但是「不貪著生於梵世」,你慈悲喜捨可以生到大梵天、色界天。你做慈悲喜捨,但是你不想去大梵天,你還是在娑婆世界,這是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可以生大梵天,但是你也不執著生到天界去,這是菩薩。「梵世」就是大梵天、色界天。欲界天還有慾望;梵天就是清淨了,只有光,就是色界天。然後,再上去就是無色界天。無色界天有四天,最高的天是「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一個名詞。


行禪定解脫三昧  亦不住四禪天

「雖行禪定解脫三昧,而不隨禪生。是菩薩行。」哇!講好多呀!這維摩詰真的是!祂是有疾菩薩,有疾菩薩講這麼多話,這不是漏氣嗎?哇!真的講好多,還沒有完耶,天啊!阿彌陀佛!這跟老姑婆差不多,這維摩詰真的是很麻煩耶,還沒有完喔,我以為完了。


「雖行禪定解脫三昧,而不隨禪生。」我們知道在修禪當中,有所謂「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分成四個天: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你雖然能夠禪定解脫到了四禪天,但是你也不會去四禪天。就算有了初禪,也不會到初禪天,還是在娑婆。這個是菩薩行。


制心一處即是禪

其實,我講這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什麼叫做禪?「制心一處」四個字而已,最重要。制心一處就是禪,你心集中在一個地方就是禪。然後你在禪定裡面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到了四禪天是最高的。但是祂沒有因此定入四禪天,祂照樣的在娑婆世界度化眾生,這才是菩薩。祂修行的境界可以到四禪天,但是祂仍然在娑婆度化眾生。這是「禪定解脫三昧,而不隨禪生。是菩薩行。」


三十七道品

再來祂又講三十七道品啊!我受不了啊!三十七道品大家都知道了嘛!我講了好多次。「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就是三十七道品,我已經都講過,祂又開始講,唉喲!我的天!受不了!幾點了?十點多,不講了,受不了!你看維摩詰真的是老姑婆(眾笑),阿嬤喂(天啊)!還沒有完耶!除了三十七道品以外,祂還講別的,祂講一本經,這個有疾菩薩,講一本經欸!阿彌陀佛!哇!天啊!我受不了了。(師尊笑)。


有時候,真的!講《維摩詰經》真的很辛苦。我本來是沒有病的,為講這本經變成有病。(師尊與眾笑)。(大使舉手要補充)。好!你(大使)要講你就講吧!那個老姑婆,這個是老夫。


 (大使:謝謝師尊,師尊真正的是幫我們苦口婆心地說這個《維摩詰經》,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師尊。當佛陀要弟子來看維摩詰的時候,大家都不敢來看。後來文殊師利菩薩來,結果一大堆人都跟來了。一大堆跟來的裡面,聲聞的一大堆,菩薩一大堆,都想聽菩薩道、都想聽一乘道、大乘道、都想聽佛道。維摩詰剛剛講的這些,前面的都是聲聞的境界,四念處…這些都是在阿含的境界的時候。舍利弗他們這些聲聞、大比丘到了聲聞的境界。維摩詰講的是:你已經到了聲聞的境界了,你已經可以解脫三昧,你就不要把自己關在那個地方。菩薩還是會回來,還要到淤泥裡面去,入淤泥而不受染,不要怕入淤泥。所以我們去了解這樣的話就知道說:喔!維摩詰雖然是有疾菩薩,祂其實是示現說:眾生其實都是有這些觀念上的疾,像舍利弗,你們不要只停留在聲聞。


剛師尊講的前面都是聲聞的,你會空、無相、無作,你會三十七道品,你都到了那個境界了,可是你不能就躲在家裡不出來。就是前面講的有慧,而沒有方便。《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也講了方便、智慧。所以像師尊這樣,有智慧、沒有躲在家裡,出來度眾生,就是智慧、方便都有,這就是菩薩道。金剛乘也是菩薩道。這些聲聞緣覺,就是維摩詰想要說的,你們這些都還不夠。我是如來,維摩詰是如來,當然講的是菩薩道、是佛道、是如來道。所以我想這裡面維摩詰講這麼多,前面的都是聲聞的,後面的都是菩薩的,這樣我們了解的話,可能就很容易了解維摩詰的用心。其實維摩詰的用心,弟子上次講過就是師尊啊!我們看師尊就知道維摩詰在講什麼,謝謝師尊。)


小乘是修行基礎  大乘度眾生  兩者不偏廢

好!阿彌陀佛!就不要停留在「小乘」,要在「大乘」。維摩詰主要是就是講:從小乘把它轉到大乘。但是小乘也很重要,小乘就是修行的基礎。修行要從小乘然後到大乘,不能說只有大乘,小乘就不顧了。小乘也是一個基礎,小乘也是很重要的。不能只偏於大乘,都不可以偏,反正有偏執就是不對的。有偏執就變成有偏愛,就是要站在中間。


物質滿足心靈解脫  兩者要平衡兼顧

好像我們做一個人,你努力在自己的欲望上,會得到欲望的滿足。但是,你如果不追求人生的欲望,你只追求內在心靈的解脫,而完全不顧人生的欲望,這個就是偏執。所以兩個必須要平衡,外在的跟內在的,兩個要平衡。我們不能只是偏重於心靈上的解脫,所以對物質方面你也需要去照顧。對於你自己欲望,你自己也要調和,就是把你的生活品質跟內在的解脫,兩個要平衡,這個才是對的。追求外在的,只能夠得到外在的滿足,不是永遠的;但是追求內心的解脫,當然是首要的。你完全追求內心的解脫,不理外在的生活品質,那也是不對的。所以必須要調和,要平衡,兩邊都要剛剛好,這是最重要的。


嗡。嘛呢唄咪吽。

感謝世界真佛報總社】提供開示全文稿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慶賀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八十聖壽 「一生一咒」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每持滿一百萬遍者,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