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西雅圖雷藏寺蓮花童子本尊法同修報導
【西雅圖雷藏寺訊/蓮花涵予】
2024年3月9日,四眾弟子齊聚西雅圖雷藏寺,歡喜踴躍參加本週同修,聆聽蓮生活佛盧勝彥的殊勝法語開示。
本週同修主尊為蓮花童子。聖尊勉勵大眾「直心」修行,沒有彎曲,如蓮花童子,說話也都是童言童語。聖尊也提到,最近在撰寫第301冊文集,創作進度較緩慢,因為許多重要的修行真理,都已經寫在第300冊文集裡,希望維摩詰大士、舊友新知給予靈感。
接著進入你問我答。
弟子問:弟子是替一名未正式皈依師尊的善信提問,敬請師尊慈悲解惑。他認為多來真佛宗道場聼佛法,以及和真佛宗同門同修真佛密法,是可以讓他更了解師尊及真佛宗。但有弘法人員跟他說:未皈依而修持真佛密法,屬於犯盜法罪,而犯盜法罪的後果非常嚴重,會遭受到種種災難。聼後他再也不敢來真佛宗道場一起同修了。請問師尊,此弘法人員的說法是否正確?
聖尊答:盜法罪,意即「沒有皈依、沒有受過法的灌頂,就讀了法本並修法」。以前,密法是屬於秘密的,但現在時代不同,密法廣傳,許多咒語、觀想、手印、甚至體功法,都有資訊在網路上流通。因此,雖有盜法罪沒錯,但是可以開解,讓沒有皈依的人參加同修、聽上師說法,如同在大學旁聽一樣。極機密的密法不可任意洩漏,但一般的資訊可以讓他們聽。
接著,聖尊講解《維摩詰所說經》〈觀眾生品第七〉。
【文殊師利又問。生死有畏。菩薩當何所依。維摩詰言。菩薩於生死畏中。當依如來功德之力。文殊師利又問。菩薩欲依如來功德之力。當於何住。答曰。菩薩欲依如來功德力者。當住度脫一切眾生。又問。欲度眾生當何所除。答曰。欲度眾生除其煩惱。又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答曰。當行正念。又問。云何行於正念。答曰。當行不生不滅。又問。何法不生。何法不滅。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滅。又問。善不善孰為本。答曰。身為本。又問。身孰為本。答曰。欲貪為本。又問。欲貪孰為本。答曰。虛妄分別為本。又問。虛妄分別孰為本。答曰。顛倒想為本。又問。顛倒想孰為本。答曰。無住為本。又問。無住孰為本。答曰。無住則無本。文殊師利。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文殊師利又問。生死有畏。菩薩當何所依。」
每個人都怕死,對死有畏懼。做為一個菩薩,要依止什麼才能免於畏懼?
「維摩詰言。菩薩於生死畏中。當依如來功德之力。」
修行人無須畏懼死亡,因為我們能以佛法的力量,在死後轉世到淨土,也能以依止佛的力量,來成為一個菩薩,甚至成為佛。人一死,財、色、名就毫無用處,只有佛法有力量,讓你能有所依止,所以要依止如來的力量。
「文殊師利又問。菩薩欲依如來功德之力。當於何住。答曰。菩薩欲依如來功德力者。當住度脫一切眾生。」
維摩詰回答文殊菩薩,如果菩薩要得到如來的功德力量,就應該要法施,說法度化眾生。你在依止如來的力量之後,產生了功德力,此時你就必須度化眾生。
「又問。欲度眾生當何所除。答曰。欲度眾生除其煩惱。」
要度化眾生,就是要讓眾生沒有煩惱。因為沒有煩惱就沒有執著,這個人就被你度化了。
「又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答曰。當行正念。又問。云何行於正念。答曰。當行不生不滅。」
要除掉煩惱,就要有正念。什麼是正念呢?維摩詰說,正念就是不生不滅。
「又問。何法不生。何法不滅。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滅。」
文殊菩薩又問,什麼法不生?什麼法不滅?維摩詰回答,惡念不生,善念不滅。因為惡念就是造業,不要讓它產生,善念則使其不滅。如是做善事,你就能升天。
「又問。善不善孰為本。」
文殊菩薩問,善念與惡念,以哪個為根本?善惡的本源在哪裡?
「答曰。身為本。」
維摩詰回答,善惡的本源就是你的身體,也就是五蘊。
「又問。身孰為本。答曰。欲貪為本。」
五蘊以貪欲為本。色、受、想、行、識,都是由貪心而產生。
「又問。欲貪孰為本。答曰。虛妄分別為本。又問。虛妄分別孰為本。答曰。顛倒想為本。」
貪欲如何產生?維摩詰說,「顛倒妄想」。虛妄分別也就是顛倒妄想。因為有了分別心,認假為真。
「又問。顛倒想孰為本。答曰。無住為本。」
顛倒妄想,以無所住為本源。
「又問。無住孰為本。答曰。無住則無本。文殊師利。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無所住以什麼為本呢?維摩詰回答:「無所住就是沒有本源。」一切轉成空,就是無所住了。所有的法都是從無所住生出來的,就是由真空生出一切法。本來什麼都沒有,因為顛倒妄想,有了分別,才產生種種的法,而所有的法到了無所住的時候就沒有了。但是,也是以無所住立一切法,一切現象是從無所住裡面所產生出來的。
在這段經文中,文殊師利菩薩一路追問,維摩詰一路答,問答之間環環緊扣,扣到最後就是空,從空生出一切。若能無所住、無所得、無所謂、無所為、無得失,就回到本源。
唯有無所得,才能夠斷盡所有煩惱。看看歷史上那些大帝國,到了現代,那些帝國也都不復存在。當年的爭奪有用嗎?沒有用。人活著共存共榮、共同享福、共同幸福快樂,才是重要的。
聖尊妙語如珠的講解,令弟子眾等心開意解,法喜充滿,會後聖尊慈悲加持大眾,圓滿結束本週的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