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227:維摩詰入三昧 以神通示現香積佛國  法王一念入虛空 法身神遊香積佛國  盧師尊一念起  即入虛空  法身不生不滅  無所不到。  2024-09-29,蓮生活佛講授


本講次要點:

● 舍利弗正想吃飯  維摩詰以他心通便知其意

● 維摩詰以八解脫 提醒舍利佛食戒律

● 蓮師講以氣為食  禪宗以禪悅為食

● 舍利佛想吃東西  還是凡夫俗子

● 維摩詰即入三昧  以神通示現香積佛國

● 科學家也不敢講宇宙有多大

● 香積淨土  所到之處只有香味

● 香氣比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  最為第一

● 一切以香作樓閣  香嚴童子亦來自香積淨土

● 維摩詰入定現香積佛國  法王亦神遊香積佛國

● 法王一念即入虛空  法身不滅無所不去

● 維摩詰入三昧定 以神通力現出香積佛國

● 香積一詞出自維摩詰經  比喻做出來的菜很好吃

● 諸多佛菩薩天人轉世在娑婆  會天語 天舞 雲字

● 真佛宗弟子人才濟濟

● 法王在大殿前吃飯  巧遇諸菩薩迎接香積佛

● 法王念頭一起  霎那自虛空返回娑婆

● 法王讚嘆香積佛國  飯真的很好吃

2024年9月29日 滿願童子護摩法會速報

文/ TBSN


* 成就者一念就可以到任何地方

* 你問我答:一個修行成就的人,無論在哪裡都是淨土

* 維摩詰經精華:成就者可以以空氣為食,不需要人間的食物


聖尊蓮生法王開示:


下個星期的護摩法會是「摩利支天菩薩」。

在日本,武士與忍者都是修「摩利支天菩薩」的。「摩利支天菩薩」可以守護修法的人不被欺負與欺騙,是一尊與真佛宗有簽約的菩薩。


聖尊昨晚想到今天的法會,在開示「維摩詰經」時會提到香積淨土,這一個念頭便讓 聖尊在睡夢中到了「香積淨土」,在那裡吃了他們給的便當。聖尊只是一個念頭,就到那裡了,然後一念融入了虛空,自己又回到了家裡並且醒來。



你問我答 互動環節弟子問:

新加坡 蓮花寂耀

頂禮尊敬的 師佛,懇求 師尊常住世間,常轉法輪,弟子想請教 師尊:


1)師尊提過和本尊願力相同,容易相應。弟子若修習上師相應法,並發出與 師尊相同的願:粉身碎骨度眾生,生生世世度眾生。這樣度眾生的願力,會否使弟子也生生世世的六道輪迴?若真如此,那麼基礎不牢固時,是否有可能迷失於輪迴之中?


2)菩薩發起菩提心,志在成佛;然而,當成佛圓滿覺悟,真實了悟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後(如尊貴的 師尊),為何仍舊致力於度眾生?此行為的緣由何在?


聖尊回答:修成了就是娑婆世界的佛,修不成自然就會輪迴。修成了哪裡都可以去,無論是在娑婆世界還是在佛國。


第二個問題,聖尊說是因為佛菩薩的慈悲,慈悲六道眾生的緣起就在娑婆世界,佛菩薩不忍看到眾生受苦,因此下來渡眾生。


《維摩詰經》

香積佛品第十

於是舍利弗心念:日時欲至,此諸菩薩當於何食?時維摩詰,知其意而語言:「佛說八解脫,仁者受行,豈雜欲食而聞法乎?若欲食者,且待須臾,當令汝得未曾有食。」


時維摩詰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諸大眾,上方界分過四十二恆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今現在,其國香氣,比於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為第一。彼土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唯有清淨大菩薩眾,佛為說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時彼佛與諸菩薩,方共坐食,有諸天子皆號香嚴,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供養彼佛及諸菩薩,此諸大眾莫不目見。


聖尊解釋經意:舍利佛心想已經快要過中午,但是還沒吃飯,這應該要怎麼辦?這時維摩詰知道了舍利佛的心念,便告訴舍利佛,既然想吃東西,還是「凡夫」;一個得到「解脫」的人,是可以不吃東西的。


聖尊說就如同蓮華生大士一樣,以「空氣」為食。禪宗則是以「禪定」所帶來的快樂與愉悅為食。


聖尊繼續解釋經意:這時維摩詰入定,用自己的神通力顯示了上方的國土,讓大家看到「香積佛國」。在娑婆世界以上,經過了四十二個恆河沙所加起來的佛土,有一個佛土叫「眾香國」,佛號名為「香積佛」。在那裡只有菩薩,沒有聲聞圓覺,唯有清淨的菩薩。無論是房子,樓閣或者花園都是香氣十足,可以遍滿十方法界。那時候佛與菩薩都在吃飯,在那裡有「香嚴童子」都發心供養佛菩薩。在場的所有佛菩薩與阿羅漢和天人都看到了「香積國土」的情形。


聖尊說無論是在娑婆世界還是在天上的淨土,都是一樣的。在娑婆世界也會有轉世的佛菩薩與天人在渡眾生。


一個成就者就算在娑婆世界,但是也可以到任何的世界,無論是世間的還是天上的。就如同聖尊一樣,一個念頭就可以到「香積淨土」,一個念頭可以回到娑婆世界。

慶賀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八十聖壽 「一生一咒」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每持滿一百萬遍者,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