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佛王2009年1月5日在台灣高雄大義學會開示精要>
我們敬禮了鳴和尚、薩迦證空上師、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吐登達爾吉上師!敬禮壇城三寶!各位上師、法師、教授師、講師、助教,各位同門,還有大義學會的主持,大家午安。
這一次回來最主要的是到新加坡大法會,就是講時輪金剛的禪定九次第。我是欠台灣雷藏寺一個法會,欠的,那現在也去還了。本來這次回來主要的就是新加坡的法會跟台灣雷藏寺的法會,因為台灣的分堂很多,而且過去也跑過了。本來沒有打算說再跑分堂。從新加坡回來的時候就是有福佑雷藏寺先寫了一個邀請函,他是第一個寫邀請函;接著台北大鵬堂也寫了一個邀請函,就接到兩個邀請函。我想應該很簡單,只有兩個,我想就這樣子了。我本來就是在台中,台中附近我就稍微走了一下,沒想到同門很快就全部都知道了,全省的分堂統統都來邀請了。(眾鼓掌)那時間是不夠的,我知道很快就要回西雅圖了,再沒有幾天就要回去了。所以這一次沒有走訪的分堂,大家欠著,有機緣我會到,先跟大家講一下。
主要來高雄的原因,因為高雄是自己住了十九年的地方。我爸爸在這裡,我爸爸本來也是在高雄電力公司,我本來就是住在大港埔電力公司的宿舍林森橫路77號,前面一條路求田路很有名,有一間欣欣戲院。蓮極上師他的家在求田路。我在那邊住了十九年。小學是讀大同國小,高中是高市二中畢業,但是因為我在二中留級,所以到了高市三中讀職業訓練班。在職業訓練班的時候,成績還不錯,我成績很好。因為大家都不好,所以我才好。(眾笑)然後就考上了高雄高工,讀鑄工。再來就是因為沒有錢讀大學,所以沒有考大學,就去考軍校,軍校就在台中,所以又搬到台中去。我在高雄住了十九年。
到高雄覺得很親切,來大義學會是看看同門。本來想做護摩,但是這個護摩一做,可能就吃晚飯了。這樣啦!到一個堂,給發問一個問題,我就以這個問題來做稍微講一下法。你們誰先舉手,有什麼問題你發問。
(在問問題之前,我這邊有一個不情之請,師尊是第二次蒞臨大義學會,因為只有一個問題,可不可以讓我們大義學會來發問這個問題,我想這個權利保留給我們。我們還有一個不情之請,就是因為我們知道師尊的主尊是阿彌陀佛,那我們這地方也是以阿彌陀佛為主,然後文殊菩薩,還有大威德金剛,整個其實是有關聯的。那我們希望今天能夠求師尊做阿彌陀佛及大威德金剛的灌頂,可不可以?)
這個是有關聯的。這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大威德金剛這三輪,教令輪就是大威德金剛。然後主尊就是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這三尊可以講是一灌,可以的。
(謝謝師尊,因為我們大威德金剛是很大一尊,我們有準備法照。)這樣就可以了。(我們再一次熱烈掌聲謝謝師尊)
這個是灌頂,那麼還有什麼問題呢,(獻哈達!)沒有關係啦!先講完再獻也無所謂啦!
(我們比較期望真正能夠把真佛密法要義弘揚出來,我想很多人也是很努力在研究這個「第一義諦」到底是什麼。就是說因為「第一義諦」要了解還是不太容易,就是說在我們修行的過程,怎麼樣才能夠切入「第一義諦」。還是請師尊再開示一下。)
其實這個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可以講「第一義諦」是不講「方便」,在我們佛教裡面有幾個系統,一個是般若的系統,一個是中觀的系統,一個是唯識的系統。這三個系統裡面都有他的所謂「第一義」。那麼二乘就是小乘佛教,也有「第一義」。
根據佛所說的,所謂的「第一義」,在密教裡面應該是屬於「法界體性智」,也可以講是「大圓鏡智」,也可以說是「平等性智」。這三個智,「平等性」、「大圓鏡」、「法界體性」,這個都是「第一義」的象徵。「妙觀察智」是人間所有一切的智慧,般若的一切智慧,是「妙觀察」。「成所做」,是屬於一切的事業不空,是「成所做」,一切的事業不給他空掉,是「成所做」。
關於「第一義諦」,我曾經有寫了很多本書都是在闡述「第一義」。世界各地的同門都寫來他本身的心得,那麼我把它們分成「非常非常接近」、「非常接近」、「很接近」、「接近」,就把這個等級分出來。如果是回信是「非常非常接近」的,那等於是在紅心的邊緣。大家知道我們真佛宗現在也有幾個人是正中紅心的,一個是我完全沒有點撥過她的,她是中國大陸大連的蓮花敬博,她一下子就寫出來,只有她沒有經過點撥,她一下子就寫出來,是中國大陸的大連人。第二個是有經過點撥一下的,他就寫出來,這個就是蓮花浩民。還有一個是上師,我沒有講他的名字,我現在沒有講他的名字,他是用一次又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點到最後終於他把答案講出來,就三個,其它的都在邊緣或者是非常接近。
我這個新書叫做《拈花手的秘密》。因為當初釋迦牟尼佛也沒有講,只是一隻手把一朵花舉起來,就是這樣子。我稍微再點醒大家一下。我的比喻是水中月,我的序文是水中月。水中月是怎麼樣,我們有時候去看湖,月亮剛好照在湖上面,那麼湖裡面有一個月亮,那湖的外面有一個月亮。你看得見湖裡確實有一個月亮,但是你真正去水裡面去找這個月亮是找不到的。事實上湖裡面沒有這個月亮,我用比喻是這樣子的。
你們也可以想一想,我上一次講的一個笑話,每一個人都知道,就是說有人去吃一碗牛肉麵,牛肉很少,他就跟老板講:「老板你這個牛肉麵裡面怎麼沒有牛肉?」老板理直氣壯的回答:「你吃太陽餅裡面有太陽嗎?」這是一個笑話。但事實上「第一義諦」就在裡面,佛陀拈花就是在比喻這個。
你如果能夠認清你自己的佛性,跟認清你自己,完全了解你自己,就算「明心」。你認清你自己,那麼你能夠印證到空性,就算是「見性」。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先要認清自己。你要認清你自己,你的心到底在哪裡,你追求尋覓你自己的心,你找到你自己的心的時候,就叫明心。然後你看見自己的佛性的時候就叫見性。那佛陀所講的第一義諦就是「明心見性」,我們稱為「見道」。你看見了道。所以我這樣子講應該是非常清楚,那麼希望你們能夠再體悟到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祂終於明白開悟見道,這個就是「第一義諦」。但是釋迦牟尼佛沒有講出來,其實在所有的經典裡面都有講出來,只是祂藏在裡面,是隱藏性的,是藏在所有的經典裡面的,不非常明顯的。
除非你已經歷練過了,在這個學佛的道路上已經奔波過了,已經學習過了,已經熬練過了。當你清楚的時候,你一翻開經典,你就能夠清楚釋迦牟尼佛講的東西就在裡面。佛陀在般若系統的《金剛經》裡面常常講一句話,這個就是「所謂盧勝彥,就不是盧勝彥,因為不是盧勝彥,所以是盧勝彥。」祂每一次都提到這個,「所謂眾生,就不是眾生,因為不是眾生,所以才稱為眾生。」經常講到這一句話,這一句話就是「第一義諦」。你能夠了解這一句話的意思,你就明白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的證悟,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