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上師、法師、各位同門,大家晚安(眾鼓掌)。

  這個大悲寶懺我們已經做的很熟,很熟悉,西雅圖雷藏寺也經常有大悲寶懺的法會,隔一段時間就要拜一次大悲懺,每一次拜懺也都是同樣的話語,就是講說這個拜懺就是非常的殊勝,那麼也非常的靈感,都有觀世音菩薩降臨,這一次,也是一樣(眾鼓掌)。

  好像是老生常談,都是一樣的懺,那麼一樣的菩薩,一樣的說法。不過,拜了那麼多次的大悲寶懺,很少講到,就『大悲』兩個字,就很少提到,今天就跟大家談一談,這個『大悲』兩個字。

  我記得前幾個禮拜六,好像提到地藏王菩薩,講佛陀很奇怪的,那麼多的大菩薩,文殊菩薩啊、菩賢啊、觀世音啊、大勢至啊,這麼多的大菩薩在,祂把六道眾生沒有交給這些大菩薩,交給地藏菩薩,我一直在想不通。

  文殊菩薩祂是可以講-文殊師利法王子;是很大的菩薩,祂的智慧是最圓滿的,而且祂也是威猛的文殊師利。在密教裡面,祂很尊貴的,祂甚至化身大威德金剛的,大威德金剛是祂的化身。

  結果,釋迦牟尼佛沒有把六道眾生交給祂,什麼原因?我一直在想,因為文殊師利菩薩的來頭太大,以前祂有一世甚至還是佛陀的師父,而且祂過去也是佛,不過為了要來度眾生的時候,祂變化成為菩薩而已。

  這個就是釋迦牟尼佛沒有把六道眾生交給祂,主要的原因啊,我想是因為祂曾經是佛陀的師父,這個弟子把責任交給師父,不太好!弟子明明知道,這一世文殊師利菩薩來輔助釋迦牟尼佛,但是以前祂總還是佛陀的師父,所以祂就...,唉!算了算了,祂沒有交給文殊師利(菩薩),大概就是這樣子。

  然後為什麼沒有交給菩賢菩薩呢?菩賢菩薩的來頭也很大,你們唸大悲懺裡面,每一次提到拜懺裡面,都是講說,過去有一個菩薩,就是-菩賢王如來。密教裡面,甚至把菩賢王如來當成密教的祖師,可以講祂是古佛。

  文殊是騎獅子的,菩賢王如來是騎象的,有的時候,菩賢王如來祂騎象,一隻手也是拿著金剛鈴,一隻手拿著金剛杵的,祂是密教的古佛,是菩賢王如來,祂的菩賢十願,甚至於華嚴經裡面提到的華藏世界,只有依著菩賢十願才能夠進入華藏世界的。

  所以祂是大菩薩,過去也是如來,也是如來的,祂也是佛,來頭也大,那麼來頭也大,所以佛陀因為祂的來頭大,所以祂也沒有六道眾生交給菩賢菩薩,沒有!那麼觀音呢?現在講到觀世音菩薩就是大悲寶懺的懺主,為什麼佛陀沒有把六道眾生交給觀世音菩薩呢?觀世音菩薩來頭也大!祂是正法明如來,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也是因為慈悲六道眾生所以祂顯現菩薩身的,祂過去是正法明如來,是如來。

  你看『波若波羅密多心經』裡面是講: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個波若會上佛菩薩,是講觀世音菩薩,祂進入甚深禪定裡面,得到空性的,所以得空性的,就是已經見性的如來,所以祂本身的來頭也大,觀世音菩薩的來頭也大,同時,祂跟六道眾生很有緣,娑婆世界等於整個都是祂在救度,但是,因為祂的來頭大,這個佛陀也沒有把六道眾生交給祂,可能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祂太忙(眾笑),祂太忙,太busy,你知道祂忙了,而且祂的身份很高,正法明如來。

  談到為什麼呢?佛陀沒有把六道眾生交給大勢至菩薩-淨土三聖,當中其中的阿彌陀佛的兩個侍者,觀音跟勢至,為什麼沒有交給大勢至菩薩呢?因為大勢至菩薩喜歡獨修,祂跟人家不同。大勢至菩薩跟觀世音菩薩不一樣,觀世音菩薩喜歡熱鬧,大勢至菩薩不同,祂喜歡獨自,很安靜的,過祂自己自在的日子,就是不一樣,兩個菩薩不同的個性。

  祂喜歡很安靜的,大勢至菩薩因為祂喜歡很安靜,跟眾生隔的比較遠,所以你看家家都是觀音,沒有說家家都是大勢至,沒有!甚至於大勢至菩薩跟你講,大勢至菩薩手上持什麼法器,你都會搞不清楚,祂什麼形像,你也很難觀想出來,反正祂也是女的,你就把祂想成觀音就是了。所以大勢至菩薩很難有眾生跟大勢至菩薩接上線,祂喜歡自己獨修,所以佛陀也沒有把眾生交給祂。

  所以想了半天,釋迦牟尼佛想想想,跟我想的差不多啦(師尊及眾笑),想了半天,對了!還有一個菩薩啊,很大的,就是地藏菩薩,祂來頭也是很大的,也是有很多世,而且祂勇猛精進,很勇猛的,累世發了很大的願,而且勇猛沒有休止,把度眾生當成祂所有的重責大任,所以釋迦牟尼佛就很放心的,把六道眾生交在地藏菩薩的手上。

  這是我個人的分析,我個人的分析並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我想釋迦牟尼佛大概也是這樣子想(眾笑)。這個意思我是講說,這個觀世音菩薩為什麼祂度眾生那麼樣子廣大呢?主要的原因還是『大悲』兩個字。那麼地藏菩薩因為祂有很大的願望,也是在度眾生所以祂稱為大願,祂累世發了這一種願,要眾生成佛祂才成佛。

  那觀世音菩薩主要是因為大悲,我們常常講大慈大悲觀世音,就是主要在讚揚觀世音菩薩,那麼我們大悲寶懺重點是在懺悔,那『大悲』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我剛才看『波若波羅密多心經』,每一次讀祂都會有新的發現。我們常常提到: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既是色、色既是空,空跟色幾乎是對立的,幾乎是對立的。空呢,就是沒有,無!色呢,就是有!你不要想說那個色就是色迷迷的色;不要這樣子想,佛經裡面提到的色,都是講有形象的,有形象的就稱為色,沒有形相的就稱為空。空跟色本身其實不是對立的,在『波若波羅密多心經』裡面講,不是對立的,而是並存的、並存的,同樣存在的。

  這個『波若波羅密多心經』裡面提到的,完全是講空性,完全是無形的一個世界,所以佛性就等於已經接近空性,佛性是等於空性,等於是一切無有了,因為一切無有,所以沒有什麼老死,沒有老也不會有死的,死跟老都是不存在的。

  它就是這樣子講啊,裡面最高的意境啊,很多都破除掉了,所以連四聖諦啊,四諦法:苦、集、滅、道,也都是破除掉的,因為不管你是什麼,生滅法、苦集滅道都是在空裡面嘛,整個空性裡面,都是沒有什麼分別的。

  但是呢,這個大悲兩個字,應該講起來我認為是色,是有形相的,是利益眾生的,密教的祖師有提到,在空性裡面,應該要跟大悲含在一起,所以空色要並存,真正的佛性並不是完全的空,而是跟色並存,有形的跟無形的要一起。

  那麼也就是空性跟大悲要一起的,所謂大悲啊,觀世音菩薩大悲是利益眾生的,是方便、利益來度化所有的眾生,就稱為大悲。完完全全、全部方便來利益所有眾生的,就叫做大悲。那麼空性是沒有的,那麼必需要跟大悲在一起,密教裡面祖師也曾經提到這個-無垢光,無垢光祖師提到的,所謂的空性、所謂的佛性應該包含了空性跟大悲兩個在一起,才叫做佛性。

  你只提到空性,應該講起來,就是無色界,可以講就是無始無明,所以應該要有大悲跟空性在一起,這樣子才叫做佛性。我最近寫『密教奧義書』,我就要提到,你開悟所見到的是什麼?開悟以後祂的心境是什麼?祂見到的是什麼?我要把它寫清楚,所謂佛性是什麼?應該要把它寫清楚、寫出來,很多人以為佛性就是空嘛,就是空性嘛,那你既然空性我還坐在這裡幹什麼?既然全部都是空性我們大悲懺不用拜了,就走了,就是了,無老死、無苦集滅道,什麼都是無!對不對,痛苦也是無、煩惱也是無,一切都是無,那我們拜大悲懺幹什麼?反正無了嘛,那我也不用坐在這裡說法了。

  所以這裡面有它的道理存在,必須要空性跟大悲要在一起的,就是空跟色,都是並存,自然存在的;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就是色、色就是空,應該要並存的。所以『波若波羅密多心經』裡面寫出來,空色並存,有形的跟無形的並存,度化眾生也要,空性也要,兩個互相制衡,互相配合的就是佛性。

  所以以前禪宗有一個故事嘛,婆子燒庵,一個老太婆捐獻一個庵,不是尼姑庵,那個庵也就是等於廟一樣,老婆子獻出來的,所以叫做庵嘛!然後給一個和尚住,她女兒很漂亮,她女兒每天去送供養,供食物給那個比丘吃,吃飯、喝水,她的女兒很漂亮,天天過去、天天去,那個和尚已經修到很高境界了,得到空性了,這個一看過去,那麼漂亮的小姐他都看不到。有一天啊,這個老婆子啊,就叫她的女兒過去,去摸摸他的臉,給他撒嬌一下,或者給他..,這個怎麼講啊,就是秀一下,做秀一下,這樣子,看他有什麼表現沒有,結果這個老婆子的女兒,很漂亮的小姐,過去啊,不但給他供養,吃東西啊,還跟他談話,還跟他摸摸臉啊、摸措手啊,他都不理-枯坐,心如止水,不起波浪,全身跟木頭一樣,直立如木頭,兩眼茫茫然,反正我看不到,她在跟他講什麼,他也聽不到什麼,這個老婆子就火了,我女兒那麼漂亮,你都不看一眼,她把他燒庵,就是把那個廟燒了,你這個和尚沒有用,出去!她把廟燒了。

  在我們看起來,耶!和尚修為好啊,怎麼可以講說這個和尚不對呢?告訴你,原因在這裡,那個和尚只有空性,只修到空性出來了,沒有大悲,少了一邊了,他少掉一邊了。所以要怎麼樣子做才好,這要看你,你完全有這一邊,只有大悲,沒有空性,你就還俗去了,你就是跟那個小姐去結婚,還俗了,因為你只有大悲嘛,你同情那個lady,很美嘛,你心裡有情,有情你就跟她結婚去了,你空性就沒有了。所以當一個出家人啊,應該是這樣子的,一個比丘應該是這樣子的,兩邊都要顧到,你已經修證成空性了,但是你對於這樣漂亮的小姐,你要跟她講,你實在很漂亮,you so beautiful (眾笑),然後,再來一個 but;但是,I am monk (眾笑)。你要清楚一點,you so beautiful,就是說你是有情、慈悲,有大悲心的菩薩,以後呢,你說我是和尚,ok!這表示說你是過清淨的比丘,你是過空性、清淨的比丘。我不是不敢動,我是有情,不是不敢情,我是敢動,但是我必需要嚴守戒律,這個有它的說法。所以老婆子就問她的女兒,這個比丘有什麼動作嗎?她說什麼都沒有,她等於是碰到一個不鏽鋼,連生鏽都不生鏽的,不鏽鋼都不會生鏽的。不鏽鋼就等於是無情的東西,無情、無義嘛,那養這樣一個無情、無義的木頭人做什麼?就把他趕出去了,用火燒了,所以當初這個比丘假如跟她講,你真的很漂亮,假如我沒有出家當和尚,我就娶你,但是我已經修證了,過清淨的生活,你要原諒我,要講清楚啊!你一講的話,女兒回去跟她的媽媽一講的話,那個老婆子就會很高興,他還是有情、有大悲的,大悲跟空性要在一起。

  所以很多人看那個公案啊,不懂,這個出家人已經修的清淨,已經境界這麼高了,視若無睹了,眼中沒有色相,完全沒有色了,已經修為這麼高了,為什麼這個老婆子還要把庵燒掉?還要把他趕出去呢?原因是在這裡。

  原因就是說這個比丘還是沒有大悲,只有空性,修成了空性沒有用,還是要有大悲才能夠來度化眾生,有情就是菩薩,有情就菩薩,所以還是要有感情。釋迦牟尼佛常常寫條子、下條子給祂的弟子,祂有些弟子已經修到空性,很空了,空空(台語)!空空的去了,我都是空的了。佛陀就會寫一個條子給他,你要關心眾生,你要關懷眾生,去說法給眾生聽。

  這個比丘一接到,哦!要多關心眾生,他就會大悲,他就要去大悲一下。那有些呢是過於大悲,就是說,一天到晚,到city,到市中心去,到market 去看人家賣魚、到公園散步啊,然後一下子去看電影啦、去卡拉OK、去遊山玩水、三五成群,一天到晚,到處飛來飛去(眾笑),去流浪啊、去遊盪啊,一出去啊,忘了回來,連廟要關門了,他也不回來,他不守規則啊,也不嚴守紀律啊,一天到晚就是吟詩、唱歌,到處心晃盪去了,實在是太慈悲眾生,這個也不可以!佛陀就會下條子,給他寫,你應該知道要觀空性,常要觀空性,知道那個世俗的並無太多的益處,你心中要經常有空性,要自修空性,能夠證到空性,你才能夠行使大悲。

  這個道理你要清楚,空跟色是並存,空跟色是並存,所以你太重於有形的了,你要注意修空性,你完全是空性的話,你要注意,你要修大悲,這個是佛陀的道理,就是在這裡。所以佛性裡面是你已經證明了空性以後,你還要生出大悲心,這個才是真正的佛性,所以我今天講就是講這個『大悲』兩個字,讓大家了解一下,大悲應該是屬於色,有形的,因為它行六度法;六度萬行都是大悲的行為,這個是大慈悲的行為。

  我們不可以批評一些比丘太入世,太入世是不太好,但是入世也沒有錯,因為是在行使大悲,但是我們也不能講空性,你修證空性的,完全是在空性裡面的,也不能去講他,因為修證空性實在是不簡單,但是昇起大悲,二者相合,這個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樣子二者並行,才叫做佛性。

  你完全是空性,那對眾生沒有什麼益處,完全是大悲,沒有空性也不行,所以就是道理啊。我今天跟大家講,所以這個佛菩薩度眾生,觀世音菩薩度眾生,祂不只是有空性,祂還有大悲,今天就講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慶賀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八十聖壽 「一生一咒」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每持滿一百萬遍者,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