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卷二】庚二、辛一
庚二、明道有別果無勝劣分二;辛一、解釋正義
今天再跟大家談《密宗道次第廣論》.「庚二、明道有別果無勝劣」、「辛一、解釋正義」。
這一段裡面,主題是在講,「佛」跟「金剛持」二者之間的分別。
我們看第一行:「有作是言:若二大乘道有勝劣,所得佛果應有勝劣。以因有別果無差別成相違故。」這一句話就是講,既然「波羅蜜多乘」跟「密教」兩者之間的因不同;所以,它的果也應該不同,這是因果關係。這裡面有提到這個果位,我們曉得菩薩有「十地」,那麼「佛」呢?超過十地,就是佛。
我以前學密教的時候,師父告訴我,第十六地是「原始佛」--「金剛總持」。
那麼,第十三地是「金剛持」,也就是「金剛薩埵」。在這裡面宗喀巴祖師所講的,是講第十一地,就是「金剛薩埵」;那麼第十地呢,就是「佛」。祂講的比較客氣一點,我覺得,像這個果位上的問題,提出來討論是很有意思;但是,也不用去爭辯,不用彼此之間互相去爭辯,因為這只是一個「差」。一個「差」,不能講如來三十二相有太大的勝劣方面的分別。
那麼,如何去分別「佛」、「金剛薩埵」,跟「菩薩」呢?如何去給它分別呢?
這裡面有很簡單的、一句很扼要的話,說明出來,在第四行〈又前經〉云:「即於現身證得佛果或金剛薩埵,若未證得不思議處,彼名善逝即名為佛。其所相事,正謂菩薩。」
這一段話,假如我不解釋的話,你們不清楚;我解釋了以後,你們就知道。
這個「佛」,跟「金剛薩埵」,是有分別在於「果位」上。
那麼,什麼是「佛」呢?我先講佛。它這裡面講,「彼名善逝即名為佛」;你達到「善逝」這個果位的時候,就叫做「佛」了。
這經裡面寫了很清楚。什麼是「善逝」?蓮潔法師,「什麼是善逝」?明宜法師,「什麼是善逝」?我以前講過的哦!常智上師:「是佛的稱號之一。」「是沒有錯!佛的稱號之一,但是,「善逝」是什麼意思?」慧君法師答:「自在。」一般講起來,果位都是「自在」的,果位通通都叫「自在」;好像第十地自在,第十一地自在,都叫做「自在」。
那麼,「善逝」另外有解釋的。我現在講給大家聽,大家要記住了。佛的稱號,我們曉得「如來」是第一個稱號。「如來」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祂從佛的世界很好的來,很好的來就是「如來」。你要記住了!「如來」就是很好的來。這個「善逝」是佛的第五個稱號,就是「好去」。「善」就是好,「逝」就是去。「很好的來,很好的去」,就是佛了!對不對?
所以,「如來」就是很好的「來」;「善逝」就是很好的「去」。很好去哪裡啊?!就是到彼岸;達到彼岸就稱為佛啦,已經達到了佛的地了、彼岸了,就稱為佛。
所以,講「善逝」,你只要「善逝」就是到達彼岸、到了佛地了,就稱為「佛」。「佛」的意思就是這樣子解釋。
什麼是「金剛薩埵」?我們知道,「薩埵」是菩薩;「金剛」是屬於密教的一個菩薩。「金剛」,我們曉得,以前講過,是不壞的、不破的、不變色的、不變體的、永恆的,就叫做「金剛」。
「金剛薩埵」,祂的境界在什麼地方?在不思議處!這裡面講的:「若來證得不思議處,彼名善逝即名為佛。」佛是還沒有證到不思議處的;但是,祂已經到達了佛地,就稱為佛。那麼,「金剛薩埵」本身來講,就在不思議處,很難去給祂解釋的。
這密教裡面,殊勝的地方在哪裡?「不思議處!」,為什麼它不思議呢?我自己認為,我本人自己認為,「金剛薩埵」是五大金剛持本身的變化,就是五個佛一起綜合起來的變化身,所以,祂是不思議的!東、南、西、北、中央,五佛綜合起來的變化身就是「金剛薩埵」。因此,金剛薩埵的果位,勝過於佛一乘;所以,你到了第十地就是佛了,第十一地,宗喀巴祖師講的,是「金剛薩埵」。
那麼,我們以前談到的,我師父跟我講,密教裡面有第十六地「原始佛」,第十三地「金剛持尊者」,這是怎麼一回事?其實,這個只是一個微細的分別、開合之間。祂所謂的「開合」,僅是開合之義。開合之義就是說,這個講的不同,稍為一點點的差別;這個就說明了,說明出來了。
那什麼是菩薩呢?這裡面有講,「其所相事,正謂菩薩」。
什麼是「相事」?其所相事,就是「菩薩」。正謂菩薩!什麼是「相事」?諸位知道,菩薩就是「菩提薩埵」,就是「覺有情」,那什麼是「相事」?能夠回答的,請舉手!好!你講!……。你的解釋是不錯;但是,太長!就是「正在做事的」,「相事」就是「正在做事」。
正在做事就是菩薩,所謂「相事」就是「事相」;「事相」就是正在做事的。像觀世音菩薩,祂是正法明如來,祂是不必做事的,OK,祂顯化成觀世音菩薩祂正在做事,正在聞聲救苦,這個就是「菩薩」。很簡單的啦!現在做事情的,正在進行中的,這個好像在學英語,名詞是「佛」,動詞就是「菩薩」,要這樣解釋。
其實,「菩薩」跟「佛」只是稍為有點差別。像動詞來講,祂--觀世音菩薩,我們就知道,祂正在聞聲救苦,祂正在做事;那麼「如來」呢?祂是一個名詞,祂是一個心,祂分出來很多菩薩,都是在做事情。所以,我們現在在講「菩薩」,就是講稱呼。「這個老菩薩」,他年紀很大啦!他正在做菩薩的行為,就是「菩薩」。
祂這個經典解釋很奧妙的!現身證得「佛地」或「金剛薩埵」是兩個不同,「金剛薩埵」跟「佛國」是不一樣的。「若未證得不思議處,彼名善逝即名為佛。其所相事,正謂菩薩。」這三者之間的差別就已經出來了。
「佛」、「金剛薩埵」、「菩薩」,三者之中是有別的。為什麼這個「金剛薩埵」的果位比「佛」還高呢?其實,只要第十地菩薩、第十地以上的全部都稱為佛的,只是祂的名稱有別。你看,〈成就真實論〉云:「吉祥大樂金剛薩埵,若由餘道須經多無數劫乃能證得,諸具金剛乘方便者,即於現法無難而證。」
這個寫得很清楚:你要證得「金剛薩埵」的果位,假如由其他的方法去證得,要經過無數劫,乃能證得,要經過很長久的時間,無數劫你才能證得「金剛薩埵」的;但是,你假如是學「金剛乘」,就是密教,你「現法無難而證」,沒有什麼因難,你在現世之中就可以證得「金剛薩埵」。這個就是它特別的,非常特別的,很特殊的地方。
所以,密教本身來講,它有「勝因」、很超勝的因;有「勝果」、很超勝的果。宗喀巴祖師提出來的,非常的清楚。
它這裡面又談到:「波羅蜜多乘,普光明地,亦說盡斷二障一切習氣,證得力無所畏不共法等一切諸佛功德。若更有佛勝彼所說,則汝應許雖已盡斷二障習氣,過尚未盡,雖已得十力等一百四十四種無漏功德,德猶未圓。若論如是果位,不待密咒之道,唯以波羅蜜多乘道,能否趣證。」這個意思是講,「波羅蜜多乘」跟「密教」本身,二者之間的差別。
其實,密教本身的這一種修法,去證得「金剛薩埵」跟證得「佛國」,與一般其他的乘去證得佛國,本身是稍為有點差別的。
按照宗喀巴祖師的意思,在印度很多有智慧的人,他都要特別去選擇,你要修哪一種法,修「大乘」?「大乘」裡面有「波羅蜜多乘」跟「密教」,那麼你到底是密教哪一種?祂講:「印度智者多有抉擇,理應觀察」,就是要注意去觀察;要觀察,然後用理論,用實際上的方法去給它分別。
今天講的這個裡面,你看這個〈初章第四品云〉:「總之佛陀果,無數俱胝劫,乃獲得佛果,由最勝安樂,現法能證得,或得金剛持。」這個就是「佛果」跟「金剛持」,二者之間是有差別;「佛果」跟「金剛持」,二者之間是有差別,不能混為一談。
現在有很多人學佛,認為「金剛薩埵」是跟「佛」同等的。一般來講,這個「金剛持」、「金剛薩埵」跟「佛」是一樣的!那麼,事實上從第十地以上,祂就有所分別。十地以上,還是有些微的差別。雖然,都稱為「佛」;但是,要講到最圓滿的,第十六地「原始佛」是最圓滿的。第十三地是「金剛持」,「金剛薩埵」。
現在宗喀巴祖師講:第十一地就是「金剛薩埵」,那麼第十地以上呢?就是「佛」了。那這裡面講,要「斷掉二障」,什麼是「二障」啊?就是「煩惱障」,「所知障」、就是「知障」。「煩惱障」就是,你煩惱已經完全斷除;那麼,你的智慧的也完全斷除了,也完全圓滿了。這個叫做「二障」。
什麼叫「十力」呢?佛的「十力」我以前在講「佛學總說」的時候,已經跟大家解釋過了。今天,宗喀巴祖師在這一段裡面,比較「佛」跟「金剛薩埵」,可見這個密教並不是很簡單的;而且,可以「即身成就」的。
大家都曉得,「即身成佛」--只有在密教裡面才談「即身成佛」。那麼,你假如在別的宗派裡面,沒有什麼叫「即身成佛」!他們甚至於不承認有「即身成佛」的事。其實,釋迦牟尼就是「即身成佛」;不要以為:釋迦牟尼佛一出生祂就是佛。
祂是在開悟以後,祂才是即身成佛;娑婆世界一樣有即身成佛的。密教的很多祖師都是即身成佛,只有密教才有即身成佛。
可見:密教本身的殊勝:它有「勝因」,跟「勝果」,它能夠在很短的現世當中,證得「金剛薩埵」。
在經論裡面講起來,其他的乘要證得「金剛薩埵」,是非常因難的,而且時間要經過很長久的,很長久的時間才能夠證得「金剛薩埵」。今天很特別的,大家因緣非常的好,都能夠修習密教。
那麼,宗喀巴祖師,祂在所有經論當中的研究,是非常超勝的,祂是一個集其大成者,祂把所有的東西拿過來,綜合起來,做一個論斷。今天,我就是跟大家講這個:「辛一、解釋正義」,講「佛」跟「金剛薩埵」的分別。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四年八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