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7日 聖尊蓮生活佛主持西雅圖雷藏寺「觀世音菩薩本尊法同修」暨《道果》第236講開示
集所教示之四量 證明法力之力量
我們再講一點《道果》:
二 定道
於自相續中生起自他一切宗趣之覺受,即覺受量。
師言:「汝之相續上雖生一切宗趣覺受,皆由內緣起出故,僅為襌定覺受之現象,勿執著於此,除輪涅無別見外勿偏執」,以是言生敬信,為師訣量。
《金剛句偈》云:「攝五識,調五蘊,作智進退」,為史傳量。
復次,《桑補札續》云:「無盡菩薩眾,正覺與聲聞,由此真實出」,此為聖言量。
我們提到「定道」,什麼叫「定道」?「於自相續中生起自他一切宗趣之覺受,即覺受量」。我們知道量有四種,產生力量的東西有四種,佛陀所講的經典叫做「聖言量」,它有力量。解釋佛陀聖典裡面的章句的,寫出論的叫「史傳量」,以前的高僧大德解釋佛陀的經典,寫出來的論,叫「史傳量」。根本上師在這邊說法,是「師訣量」,上師口訣產生的力量。最後一種是「覺受量」,因為修行產生了覺受,就叫「覺受量」,四種量。
師言:「汝之相續上雖生一切宗趣覺受,皆由內緣起出故,僅為禪定覺受之現象,勿執著於此,除輪涅無別見外勿偏執」,以是言生敬信,為師訣量。每一個真正的上師都會講,你的覺受不能夠執著,我講過,我們打坐的時候受產生大樂,為什麼會產生大樂?因為氣在通脈,氣摩擦你的脈,會產生輕安快樂,拙火在上升的時候,拙火也是在通你身上的脈,也會摩擦脈,會產生快樂。另外還有明點下降的時候,也會產生快樂,所以那種快樂 在密叫就叫做四喜,「喜、勝喜、超喜、俱勝喜」會產生這種快樂。你如果貪於這種快樂就不會進步,當你在禪定裡面產生非常快樂的現象的時候,你每一次都希望它產生快樂,執著這個樂就不會進步,那個樂不過是一個覺受,所以「覺受量」只是暫時,不是永遠,你必須再進步成為光明,是這個原因。
這裡面所講的 雖然你得到了覺受,是因為你修內法,因緣所生,僅是禪定覺受的現象,你不能執著這一種快樂,除非你的輪迴跟涅槃已經沒有分別,你已經修到輪迴跟涅槃已經沒有分別的這種見解之外,你不能偏於執著。或者你產生了神通力量,你可以聽到你身體裡面所發出的聲音,看到佛菩薩,聽到佛菩薩跟你說話,你也不能夠執著。你看見了一次以後,你每一次都想看見。
像我看見觀世音菩薩那麼漂亮,為什麼我只有看到那一次?為什麼觀世音菩薩不每一天都現出來給我看?每一天都昏死過去,那就是一種覺受。我看到觀世音菩薩這麼美,我看到就很想看觀世音菩薩,天天都想看觀世音菩薩,不要去執著這些,不能夠去執著。你看了以後也不能執著,你聽到也不能執著,說要天天聽到,因為這個只是在過程當中,「覺受量」只是在過程當中,不能夠執著。你如果執著這一種好像要聽到要看到,天天在那邊聽到看到聽到看到,到最後就變成,因為神看多了,就變成神經病。人家都會以為你神經病,你說我看到什麼,一天到晚跟人家講,人家都會說你腦筋有問題;你聽到什麼,你執著這個東西,也會出問題,人家會說你神經病。
肢體語言都是佈施
觀世音菩薩佈施的道理,有一個很窮的人問佛:「我為什麼這麼窮?」佛回答:「因為你沒有學會給予別人。」窮人就問:「我什麼都沒有?如何給呢?」佛說:「一個人即使沒有錢,也可以給別人五樣東西。」第一個是面孔的施,你必須要經常微笑,不能用撲克牌的面孔去對付別人。還有一個是言施,講話就是佈施,多講鼓勵的話,讚美人的話,安慰別人的話,就是言施。好像師尊肚子不舒服,你們來問事,看到師尊的臉像撲克牌的臉一樣,肚子不爽,幹什麼?問什麼事?好了好了,走了走了。你們也會不爽對不對?那不好,一定要很微笑:「歡迎你來,你問什麼事呢?」一定要這樣子嘛,要露出微笑。你看到師尊一點都不笑,覺得有些可怕。問事還要這樣子,這是要微笑,言語要佈施。
還有心也要佈施,敞開心扉對人誠懇,不要陰險,要心胸真正打開,開朗的笑,那才是真正的佈施,心也可以佈施的。眼睛也可以佈施的,眼睛佈施是怎樣?看到人要微笑,How are you today? Good, how about you?Fine, today is a nice day. Good, it is a beautiful day.老外見面大部分都是這樣打招呼。我回台灣,有時候也是這樣子,我進電梯,也是這樣跟人家微笑「你好」,那個人馬上擺一個臭臉,那一天我心情都不好,我不是看到漂亮小姐才笑的,我是什麼人都跟他微笑的。電梯嘛,我一進去,剛好有一個人在裡面,你在美國有時候進電梯,剛好有人在裡面「Hollo」就打招呼,「Hi」就是這樣子,大家笑一笑,彼此之間微笑一下就可以。
在台灣你坐電梯,看到一個女生在那裡,你跟她講:「你好」,她馬上擺這種臉欸,這是不懂的佈施啊。還有身施,身體也可以佈施的,用行動去幫助別人,就是身體的佈施,如果你覺得受用,也可以轉文這也叫做佈施,不要小氣,轉給別人,自己也受用。做為一個佛教徒來講,我們在香港最慘,從電梯出來,見到人講阿彌陀佛,「光頭!我今天輸光光。」台灣人就不會,台灣人沒有這個禁忌。香港人看到和尚出家人,就哎呀!今天倒楣了,輸光光了,就是這樣子。所以觀世音菩薩講佛講的,佈施非常重要,人跟人之間有很多種,雖然你沒有錢,但是言語也可以佈施,眼睛也可以佈施,面孔也可以佈施,身體也可以幫助人,這個就是佈施。
什麼是「師訣量」?師父講,對於「覺受量」不執著,這是屬於「師訣量」。《金剛句偶》云:「攝五識,調五蘊,作智進退」,為史傳量。這是在修法過程,以前的聖人,所寫的「論」,教我們如何修行的,攝五識,調五蘊,作智慧,懂得進退,叫「史傳量」。復次,《桑補札續》云:「無盡菩薩眾,正覺與聲聞,由此真實出」,此為聖言量。這是佛本身經典所講的,是屬於「聖言量」,是屬於定道,決定性的道理。
有一天我走在街上,突然後面有一個,男生問我:這100塊錢是不是我掉的?我說:不是,然後這位男生就講:這樣吧,反正不知道是誰的,我們一起去看電影把它用了,然後再去吃一頓飯。後來這個人就變成我的老公。有時候結婚不一定是好,結婚也有很多不定數,結婚好壞很難講。
以前常講一個笑話,一個救生員救了一個漂亮的女生,結婚以後人家跟他說:哇,那個女生被你救了以後,她就嫁給你了,結婚以後如何呢?這個救生員就講說:她是浮起來了,但是我是沉下去了。結婚好壞是很難講的,結婚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不可忘恩忘本 應知恩圖報 是做人的根本
師尊的結婚是很好,因為師母幫助多多,幫助很多,人不可以忘本,也不可以忘恩,師母有恩給真佛宗,師母有恩給我這個家庭,大家都要知恩圖報。
有一個妹妹對哥哥講:哥,你是我看過最乾淨的人。哥哥回答:過獎了,你是從那裡看出來的?妹妹回答:不管什麼事,你都推的一乾二淨。人跟人相處其實很難,尤其一個人單單跟一個人相處,真的是非常困難,這個也是學問。師母也是認為我這個人不錯,「對不對?」她比這樣,也是好的。所以我們之間談話,有些事情不能談,大家不要去碰,我的事情她知道,有些事情她不能碰,所以她不會碰我這一點。我講話也知道某些事情我不能碰,所以我也不會講,兩個人彼此之間互相讓,就個就是夫婦的相處之道,最重要。
上地理課的時候,小明正在打瞌睡,老師就問:「小明,漢水發源於那裡?」 「誰知道漢水發源於那裡?」「中國大陸,漢水在那裡?」漢口漢陽武昌是不是,那三個都市在一起,「武漢三鎮」漢水就是在那裡嗎?好,小明不知道漢水發源於那裡,突然之間聽到汗水,就回答:「汗水發源於頭上。」那個汗水不同於中國的地理。
所以師尊在講《道果》的時候,也不能夠胡扯,因為要跟著這四個量講,它會產生力量,一個是「聖言量」,釋迦牟尼佛講的經典就是「聖言量」;一個是「史傳量」,以前的高僧大德得到證果了寫出來的論,是「史傳量」,歷史上傳下來的論著,是「史傳量」。你能夠俱德的上師跟祂本身修行已經有證得的上師所講出來的話,叫「師訣量」,上師所講出來產生的叫「師訣量」,很多的口訣叫「師訣量」。第四個才是「覺受量」,你自己因為修行產生了覺受,就是屬於「覺受量」,分成這四種,四個量集合起來,才能夠證到了果。
不能隨便亂講,不能離開這四種,師尊所講的「師訣量」,是根據以前的師父所講的話跟大家講,是屬於「師訣量」;根據經典所講的是「聖言量」;根據論作所講的是「史傳量」;根據自己本身修行,剛剛看到觀世音菩薩的形象,所講出來的,那個就叫「覺受量」,這四種量,分清楚就好,裡面講了好多就是解釋這些量,其實也不用解釋,反正就是力量,就是法力,就是證出來的,證明出來的一種力量。
嗡瑪尼唄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