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蓮生活佛盧勝彥主持彩虹雷藏寺「不空羂索觀音護摩大法會」暨《道果》第 313講開示
《道果》修證四神足 以氣脈明點為禪定之因
現在再講「菩提分」。
庚四、菩提分
•四作用業氣:何所集、依何集、所集喻、集覺受、集攝法
•十別氣:五根本氣、五支分氣
•七實修要
•七十口訣要:各為何、何所住、司何業、所持痛、生何定、痞積患、修方便
復次,教示禪定四神足等氣之緣起:
斷波羅蜜道懷疑之故,依教法門,頌云:「如三十七菩提分法行道」句。
「菩提」為第十三地之斷德與智。
「分」為其因。
「三十七」為數,亦即地氣神足等三十七緣起。
初、依據扼契密咒緣起之要而為捷徑及易行,頌云:「修不失之四神足」句,「修不失」是,以「正語」莊嚴,修之因是四壇城,因其自身圓具且一切緣起會合,以任意之訣為緣,隨任了知皆為禪定。
「神」即禪定。
「足」為其因,以持氣於內,生起殊勝禪定,是地氣神足,如是水、火、風共四。
頌云:「業氣」句,是世間道以下,總體而言,即生起身有漏、心無念;分支而言為能做身心不離不散等作十業之業氣,若其分類,判總體四作用業氣、十別氣、七實修要、七十口訣要。
大家看得懂嗎?這裡面講的是什麼東東?丹增嘉措你看得懂、看不懂?看不懂。你們有沒有翻譯這一本《道果》的書?有沒有?有沒有解釋《道果》的書?有沒有?沒有人有。告訴你,根本亂七八糟亂寫,什麼東東?是中文啊,每一個字你都懂,什麼意思?理不出來,真的是五行理髮廳欸,真的。好好的一個頭進去,他把你理出了一個非常土氣的東西出來。
我講《道果》,但是我從來不看裡面的東西,我是憑著什麼樣子去講《道果》?我是憑著我實修的經驗去講,我實修法,聽了很多師父跟我講,所以我才去看這個《道果》。每一次要講之前,我從來也不看,但是你要理解到其中的意義,它只是在一種解釋。
三十七道品,像「神足」兩個字,它就解釋:「神」,就是禪定;「足」,它就解釋為要禪定的這些原因。「神足」兩個字,它也有解釋,「神」就是禪定,「足」它講就是它的因,因為你心氣合一,你的心跟氣是合一的,利用你的心跟氣來變成禪定,所以「足」就是因。它這裡面寫的「禪定四神足氣之緣起」,這樣了解嗎?也就是說,你要得到三十七道品當中的四神足的話,也就是以氣、脈跟明點作為禪定的原因,就是神足,就叫做四神足。這是它一直在解釋這些東西。
三十七為數。我當然知道三十七為數,三十七不是數是什麼?一至三十七,當然是數啊,還要解釋「為數」幹什麼?這個本來就是數嘛。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道品、三十七助道品,是同樣的東西嘛。
修氣脈明點拙火 能消業氣而無漏
這裡再提到:「菩提」為第十三地之斷德與智。菩提就是佛啊,難道不知道菩提是佛嗎?第十三地,在密教裡面講第十三地就是佛,毘盧遮那佛、阿閦佛、阿彌陀佛、寶生佛、不空成就佛,都是第十三地的佛。德跟智,菩提就是德跟智第十三地。
「分」菩提分。它一直在解釋什麼是三十七菩提分,分就是因,因為什麼能夠達到菩提。三十七就是數,當然是數,不然是什麼?數學的「數」,所以講它還是在解釋。
「修不失之四神足」句,「修不失」是,以「正語」莊嚴。不要失去四神足,不要失去三十七菩提分。那在修的話,修不失,不要失去的意思。
修之因是四壇城,因其自身圓具且一切緣起會合,以任意之訣為緣,隨任了知皆為禪定。我們要進入禪定的時候,依照三十七菩提分進入禪定,神也就是禪定,足也就是它的原因。
水、火、風。全部都是,利用你身體的水、火、風來修行三十七道品,然後進入禪定。
頌云:「業氣」句,是世間道以下,總體而言,即生起身有漏、心無念。為什麼?業氣就是一種障礙,你要修三十七道品,也會產生障礙,因為業氣就是你身體是有漏的,我們身體都是有漏的,有漏的要修到無漏,所有三十七道品就會身心不離不散。十種業的業氣會影響,沒錯,但是我們把這種十業的業氣要給它消失掉,然後到最後變成十別氣以及七實修要(七種實修的要訣)、七十口訣要。
這一段我就把它解釋完成,這樣大家聽得清楚嗎?大致上就是這個樣子,因為我還好我自己本身有修,所以看起來還懂,否則它真的是亂七八糟亂寫的。
佛教供養儀軌 由上而下禮供
這是端午節的笑話。端午節放假,男女同事相約開車出去郊遊,車開到一個偏僻處,兩個人在車上相擁狂吻,突然間交通警察來敲窗子問男的:「這車是你的嗎?男的回答是公司的。再問:「旁邊這個女生是你的老婆嗎?」男的回答是公司的人。警察聽了以後也弄不清楚,就自言自語:「靠,是什麼樣子的公司,福利這麼好?我們當警察的只有發粽子。」(車子是公司的,人也是公司的。)
小明的媽媽買了一隻土母雞,還沒有來得及殺,就放在廚房裡,結果牠竟然生了一個蛋,於是媽媽決定再多留牠幾天。媽媽對小明做了個機會教育:「你看,重要時刻就知道,送禮是多麼的重要了。」(在關鍵時刻,你要送什麼樣的禮,是非常重要的。)知道什麼意思啊?
有一個偷懶的廚師,連續幾天都把剩菜熱一熱就端上桌給神父吃,神父也不吭聲,坐下來就吃。廚師非常納悶地問他:「你為何不先祈禱就吃飯?」神父淡然地回答:「桌上的每樣菜,我至少都已經謝過三次以上了。」(都已經祈禱過三次以上了)
這沒什麼好笑的,就是神父也知道那都是剩菜。如果在佛教來講,我們供佛的時候,一定是要用最新鮮的去供佛,供完了,你可以拿去供神,從上到下可以,不可以從下到上,知道嗎。你做好菜,你先拿去供土地公,供完土地公以後再供龍神,龍神供完了再供護法,護法供完了再供菩薩,菩薩供完了再供佛,這就是顛倒。你供完佛以後可以往下供——是可以的,不能由下往上供,這是我們佛教的規矩,佛教的規矩是這樣子。
小明經過一間寵物店,裡面有一隻鸚鵡對他說:「你真醜。」小明聽後就生氣了,氣沖沖走了,回家途中又見到那隻鸚鵡,鸚鵡又講:「Hi,你真的好醜。」小明生氣了,非常憤怒衝進寵物店,威脅說要殺掉那隻鸚鵡,老闆跟他講:「不要!你不要!我叫牠別再說了。」第二天,小明又經過那間寵物店的時候,那隻鸚鵡開口講:「Hi,小明。」小明停下來問:「你今天又要說什麼嗎?」鸚鵡回答:「我不用講,你知道。」
這隻鸚鵡很聰明。所以我們人是萬物之靈,我們每一個人修行都會有大成就。今天就講到這裡。
嗡瑪尼唄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