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 聖尊蓮生活佛 主持「地藏王菩薩本尊法同修」暨《維摩詰經》第145講
《維摩詰所說經》第 145 講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為病本。何所攀緣謂之三界。云何斷攀緣以無所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何謂無所得。謂離二見。何謂二見。謂內見外見是無所得。文殊師利。是為有疾菩薩調伏其心。為斷老病死苦是菩薩菩提。若不如是己所修治為無慧利。譬如勝怨乃可為勇。」
攀緣為病本
現在講病,講《維摩詰經》。
「何謂病本?」就是病。你看我現在就是病啦!講《維摩詰經》,自己十個月都有病,去 — 祢 — 的「維摩詰」(師尊與眾笑)!這不是害我嗎?「何謂病本?」維摩詰就回答:「謂有攀緣。」—— 因為有攀緣才會有病。也就是說:有這個因緣才會有病,沒有因緣哪裡會有病?「從有攀緣則為病本。」—— 因為你攀了這個緣,才會有這個病本來的根源。
攀附三界之緣 有欲望才會有病
「何所攀緣謂之三界。」—— 你攀什麼緣呢?三個:欲界、色界、無色界。你攀了這三界的緣,所以才有病。「何所攀緣謂之三界。」我是這樣子解釋,別人不一定這樣解釋。你有欲望才會有病,你想要什麼?你才會有病!因為你有欲望,你才會有病。病是由欲望所產生的,人哪裡會沒有欲望?財、色、名、食、睡,都是你的欲望。
財 —— 你想要賺錢;色 —— 男女都有色心,或者愛漂亮也是啊!名 —— 不要講名了,現在選舉都是啦!選了有什麼用?選了以後,還不是當不了多久就沒有了,到最後也是沒有啊!這選舉,你看就是名啊!為了一個名。錢大家都要,大家都想,這是因為財才生病。食 —— 吃東西,這是病源,病的本啊!吃東西就是病的本;睡 —— 睡多了也不好,睡少了也不好,都是病源啊!
知無所得則無攀緣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云何斷攀緣?以無所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 如何能夠斷這個攀緣呢?《心經》裡面講:「無所得」。要常常想你得不到什麼的!誰能夠得到真正的財?他們那些有錢的人,得到財以後才知道這個財不是自己的,自己用不到,用不到就不是你的;用得到也不是你的,暫時用。無所得 —— 沒有東西你可以得到的。財、色、名都是得不到的。
「若無所得,則無攀緣。」——《心經》裡面講得最好:「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因為無所得,才是菩薩。你以為得到什麼?沒有的,什麼都沒有!有一天,你離開這世間,你以為太太是你的?No!太太不是你的。你以為先生是你的?No!你以為孩子是你的?No!你以為孫子是你的?No!你根本得不到什麼。一個立法委員跟我講,我上次不是講過:「人在天堂,錢在銀行,太太在別人的胸膛,兄弟正在爭你的財產。」不過我覺得這樣很好!為什麼?人在天堂就很好了!你人在地獄就慘了!
所以一切無所謂,看得很開。師尊看得很開,一切無所謂,什麼都不要緊!什麼都可以!所以我寫了一句話: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那我還要告什麼?都是美好的安排!生病也是美好的安排,很好!沒有什麼事。
離內外二見則無所得
什麼是「無所得」呢?「謂離二見。」—— 離開兩種見。誰知道兩種見?大使一定知道,他每一個經都看過,而且都研究過。「我、我見」跟「我所」。「謂內見、外見,是無所得」。「內見」—— 我們稱為「主」;「外見」—— 我們稱為「賓」。比喻外見 —— 車子、房子都是外見;自己本人就是我見、我跟我所。離開「我」跟「我所」。你所看見的外見;你自己的身體就是內見。你自己的身體也是無所得;你看到外面一切所有,也是無所得。祂的意思是這樣子講。
離開我與我所 即可調伏自己的心
其實病也是沒有 病只是因為攀緣
「文殊師利。是為有疾菩薩調伏其心。」—— 這個就是有病的菩薩,要調自己的心。菩薩如何調心?這樣子你離開我跟我所,就可以調伏你自己的心,有病的菩薩要這樣子想。其實病也是沒有啦!病只是因為攀緣,攀在你身上。
我沒有這個身體還有病嗎?沒有!哪裡來的病?你牙齒會痛,是因為你有牙齒在吃東西啊!你如果人死了,你這個牙齒還會有病嗎?蛀牙是因為你牙齒在動在吃東西,才會蛀牙啊!有一天你人不在了,牙齒放在那裡,經過一百年以後,那個牙齒也不會有蛀牙,就是你吃東西才會蛀牙。就是這麼奇怪!
你只要無所得,認知了無所得,什麼都得不到的。要放在你的心上,你就能夠降伏自己的心。所以我看錢根本都是紙,都是一張紙而已。用掉就少一張紙,不用掉就多一張紙,那個就是紙,其實也是紙啊!你死了還用得到這些錢嗎?用不到!你只有跟地下銀行買啊!地下銀行在這裡 (佛具部),賣紙金。有一個笑話,女朋友問男朋友:「你是做什麼的?」他說:「我家是做地下銀行。」女的說:「哇!地下錢莊,一定是有錢的,嫁給他。」嫁了以後才知道他是開銀紙店。
斷掉生老病死苦 才能夠成就菩薩
菩薩無所求不為己 只為慈悲眾生
這個就是「文殊師利。是為有疾菩薩調伏其心。為斷老病死苦,是菩薩菩提。」—— 斷掉生老病死,斷掉所有一切的苦,才能夠菩提薩埵。做一個菩薩祂都不是為自己的,慈悲眾生。慈悲眾生為什麼呢?也不為什麼!就是慈悲眾生。你如果是慈悲眾生,你為了什麼而慈悲眾生?那就不是菩薩,那就是攀緣。為了想到淨土去慈悲眾生,那也是攀緣;你為了成佛,慈悲眾生,也是攀緣;你為了做一個菩薩,你去慈悲眾生,也是攀緣,那都是病。不為什麼!
再來講:「若不如是,己所修治,為無慧利。」—— 這個必需要看經典才知道。這裡應該講一種是屬於「智慧」;一種是屬於「方便」,智慧跟方便要合起來用。有智慧而沒有方便,就不能度眾生;由方便去度眾生,但是如果沒有智慧也不行。如果以無所得來講,這個就是智慧。如果不是因為無所得,那個就等於不是智慧了。因為,無所得是一種智慧;另外,度眾生就是一種方便。我們必需兩種都要配合,單單有一種是不行的。
能夠超越病怨 方是菩薩
「譬如勝怨,乃可為勇。」—— 所謂勝就是喜;怨就是苦。這一句話有誰能夠解釋?「譬如勝怨乃可為勇。」
(大使答:頂禮師尊!感謝師尊!用師尊的身體來示現《維摩詰經》裡面的至深佛理。佛陀在《雜阿含經》裡面常常講:當祂去看比丘生病的時候,比丘會提醒佛陀說:哪一位大比丘生病了,已經很嚴重。佛陀去看大比丘,祂只跟他講:色受想行識都是無常,你要體會無常。你體會無常以後,就知道不是「我」、不是「我所」。)
(大使答:剛剛師尊已經講的:一切都不是我的,一切也不屬於我。你能夠這樣體驗的時候,你就會心開,你就不會抱怨生病,身苦心不苦,不受第二箭。這是佛陀講的,不是我講。身體生病在苦的時候,假如不抱怨,放任它去苦。因為我是修行人,就沒有第二支箭 —— 心裡上的苦。本來身體苦,可是一直抱怨的話,第二支箭就刺過來了,能過勝過這種怨的,就是解脫。
能夠勝過這種怨的就像「蓮嶝上師」吧!師尊也常常提到蓮嶝,在癌症最嚴重的時候、最病苦的時候來到「台灣雷藏寺」。我每次看到蓮嶝上師,我都覺得他若無其事。可是他身體裡面癌細胞快要把他吃光了。師尊也告訴我們說,他在插管的時候還可以持咒,還可以若無其事。勝過了、戰勝了病痛的怨,的確是有智慧,就是修行人。謝謝師尊!)
「譬如勝怨,乃可為勇。」——也就是能夠超越,你能夠超越,這個才可以稱為勇,也就是勝利啦!才是一個菩薩,能夠超越。所以我現在也是這個樣子,雖然有病,但是你不能怪那個醫生,醫生也是配合演出,配合瑤池金母演出,他們是在演一場戲。
病雖然很苦,我也希望我的聲音正常啊!我哪裡希望我的聲音沙啞,你以為沙啞就有磁性啊?!我聲音這樣子還能夠唱歌嗎?(眾鼓掌,答:可以!)可以啊!?你還鼓掌耶!
今天我的孫女到我家來。我真的還唱歌給她聽。我唱:「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裡?在這裡,在那裡,我的朋友就是你。」
我還唱歌給她聽。然後還唱哪一條?唱那個「開火車」:「小板凳呀擺一排,小朋友呀走上來,呀走上來,我們的火車就要開,我做司機把車開。轟隆隆隆咚、轟隆隆隆咚、轟隆隆隆咚,嘟——!」我還唱歌給她聽。她根本不聽。(師尊笑)。
今天就講到這裡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