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7日 聖尊蓮生活佛 主持西雅圖雷藏寺「觀世音菩薩本尊法同修」暨《維摩詰經》第245講盧師尊嘆生命無常 為瓊瑶超度
我們敬禮傳承祖師,敬禮了鳴和尚、敬禮薩迦證空上師、敬禮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敬禮吐登達爾吉上師。我們敬禮壇城三寶,敬禮今天同修的本尊「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師母、丹增嘉措、吐登悉地、吐登卡瑪、各位上師、教授師、法師、講師、助教、堂主以及各位同門,還有網路上的同門。大家晚安、大家好!(聖尊以各國語問候大眾)。
一個人能做的有限 如同恆河一粒沙
今天是修「觀世音菩薩」的法、觀世音菩薩本尊。我坐在法座上,眼睛閉著,觀世音菩薩靠在我的這(左)邊,就指著對面,叫我看:「你看!」看到什麼?確實有這個事情。祂是講:「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很多的相讓你看。」然後,祂就告訴我說:「你現在所做的,不過像恆河的一粒沙而已。」意思是說,我所做的還是非常的少,所以覺得很慚愧,頭就低下來,不發一語,不知道如何是好?
真佛宗弟子都要度眾生 才能聚沙成塔
我常常以為我做的已經做很多了,你做的不過是連恆河一粒沙都不如。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人的壽命有限,這世界無限,所做的很少。所以每一個人都是要懺悔,求觀世音菩薩變化千百億化身救度眾生,每一個人都是千百億化身,我們「真佛宗」的弟子,每一個都千百億化身,都要度眾生,這才能夠聚沙成塔。不是我一個人做,我一個人做絕對做不來的,是要每一個真佛宗的弟子做,True Buddha School 所有的弟子,通通都要做的,才能夠聚沙成塔。
盧師尊曾主編《雄工青年》《高青文粹》
最近有一件事情,就是想起我自己年輕的時候,我讀高中的時候是在高雄,臺灣的高雄「高雄高工」,我讀「鑄工科」。那時候也寫文章,登在「雄工青年」,那時候的校刊「雄工青年」。
結果,那時「雄工青年」的主編看到我的文章以後,他就叫我去幫忙「雄工青年」。那時候有三個人主編「雄工青年」:一個就是「雪鴻」、一個是「盧勝彥」、一個是「莊正和」,三個人編「雄工青年」,我把「雄工青年」編得很好。
那時候在高雄的一個團體,那個時候叫「救國團」,在台灣的知道嗎?在高雄新興區的體育館的一個辦公室,邀請雪鴻跟我,兩個人到救國團,編一個雜誌叫做「高青文粹」。我就靠這個寫作,在高雄編一個「雄工青年」、一個「高青文粹」,當主編。
盧師尊曾邀請瓊瑤來演講
那個時候,有一次辦文藝演講,我們邀請了一個人來做主講,這個人就是「瓊瑤」。瓊瑤有跟師尊有一面之緣,因為我們邀請她來做演講。我也親自邀請了「中國晚報」,那時候叫「中國晚報」的副刊主編,叫做「沈國南」。沈國南跟瓊瑤兩個都是主講人。我自己那時候也是在「台灣新聞報」寫文章,「台灣新聞報」在南部的高雄;在台南是「台灣新生報」那邊寫文章,我自己本身也寫。但是邀請他們的副刊主編都請不到。邀請到「中國晚報」副刊的主編,我也在「中國晚報」寫文章。
所以請了,瓊瑤有來,那時候感覺瓊瑤長得清清秀秀的,好像也結婚了,她住屏東吧!我的印象是住在屏東。寫了邀請函請她來,她答應了。
因為她那時候出版了《窗外》,非常轟動!記得她穿著淺青色的洋裝、套裝,就是一整套的套裝,清新秀秀的,也是苗條型,清新秀秀的,個子也不是很高。請她演講,有這麼一面之緣。
生命老病無常 安樂死很重要
這幾天看到「劉家昌」,他因為腦癌過世;我看到瓊瑤輕生,看到她寫的遺書(師尊哽咽哀傷良久),生命真的是很無常!我跟她同樣有一個想法:其實「安樂死」是很重要,安樂死是很重要!其實她一生也算是很轟轟烈烈的,她的才能也很少人能夠比得上,這兩個人的才華都是很高的。
她知道人生是很苦,只可惜她不能利用她的「苦」來修行。
生老病死苦 要用「苦」來修行
釋迦牟尼佛講「苦」,苦是第一位,因為苦才懂得修行。那麼高的才華,難免到了老的時候,老跟死是非常恐怖的,到了老就無能為力;到了病就什麼都沒有了。她自己知道已經走到最後了,她不想插管、也不想用呼吸器、不想用食物灌進去、也不想讓她自己那種形容讓世人知道、她晚上也一樣睡不著。「三毛」也是。
盧師尊為瓊瑤超度
他們思想細膩的人,到了老的時候,想到自己將來會得到病、會進到醫院、會卧床,會一點自己的力量都沒有的時候,應該讓他們莊嚴的離開人間。(師尊哽咽哀傷)。每一個人都會走到困境,六十多年前,我看見她的時候,她是意志堅定,意氣風揚,最後的結果是輕生,三毛也是輕生,瓊瑤也是輕生,劉家昌是腦癌。昨天晚上為她超度 (鼓掌)!
以苦警醒修行 才能得到佛菩薩接引
今天坐在法座上,觀世音菩薩指著這些聰明的人:「你看!才華沒有用,再聰明的人,也是走那一條路。」人生真的太苦,昨天晚上超度他們,也哭了一場。祂指著芸芸眾生,都不知道從「苦」裡面去修,因為苦才警醒你如何去修行,將來能夠得到佛菩薩的光接引。
財 名 愛情 都會用盡 不能永遠
她不是沒有錢,有!財,她有了;名,也有了;愛情也擁有。但是那都不是永遠的,走到最後都沒有了。所以要懂得醒過來,這是真實的。在救國團的會議室,在她演講的時候,都跟瓊瑤談過話,她也不過多我六歲吧!所以才華也會用盡;風光也會用盡;情愛也是用盡。金錢,那個時候一點都沒有用,她不是沒有錢,她也是算幾億的。有自己的電影公司,有自己的「可園」,有自己的豪宅。想一想,當一個人實在可憐。
芸芸眾生淪生死 本無生死夢一場
今天修觀世音菩薩法,觀世音菩薩叫我看芸芸眾生,看很多人生死。我們學佛的人知道,其實是「無生無死」。我們死了,也就是生;生了,也就是死。本無生死,全是一場夢幻而已。

寵物能否進入道場 應遵守道場規定可以為寵物皈依三寶
你問我答 互動就是力量 第 439集
Q 可否舉行寵物皈依大會?
寵物可否進入道場?
我們談一下「你問我答」,馬來西亞「蓮花雲紳」問的。
Q1:頂禮師佛,現世代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師佛曾經說過,修行人不宜養寵物。但請示師佛,如果是為接引眾生,道場可否舉行寵物相關的活動?例如,有非本宗道場舉行的寵物皈依大會。
Q2:寵物如貓狗等,在不弄髒道場的情況下,可否隨同門進入道場?有種說法是動物身上有穢氣,會污染道場。
A1 寵物皈依三寶是可以的
這裡有特別註明,「西雅圖雷藏寺」及「彩虹雷藏寺」道場規定寵物不能入廟,是因為有考慮責任險的問題。寵物皈依大會 (笑),其實我們人比寵物稍微好一點,人因為有靈智,他的智慧跟靈覺都比較高,作為一個人應該是很驕傲的事情。但是,這個靈智不能應用在財、名跟色上面;應當應用在形而上、在修行上面。
現在人講「養生學」,其實養生也是沒有用的。你現在怎麼養生,你也活不過「天年」,只是延長你的壽命。你免不了還是要病、還是要老、還是要死。每一個人都避免不了的,動物更一樣。
當然我們可以讓動物皈依,但是所有的寵物皈依大會…。馬來西亞蓮花雲紳,你既然有這種想法,那就你給所有的動物舉行寵物皈依大會。我還沒有想到,你已經想到了,你比師尊聰明。你就舉行寵物皈依大會吧!由你來辦。這個當然是可以的,寵物也可以皈依。
梁武帝的過去世 是寺廟旁的一隻蚯蚓
「梁武帝」的過去世,他不過是一個寺廟旁邊的一隻蚯蚓。那時候有道德高僧經過,那隻蚯蚓爬出來,跟那位高僧頂禮三下,高僧摸一摸那個蚯蚓,給牠皈依。梁武帝後來當到皇帝,這是梁武帝的過去世。
所以,寵物是可以皈依的,你看梁武帝過去世是蚯蚓,我們講的「杜蚓仔(台語)」。牠在高僧走過去的時候,牠居然趴在他的腳上,那個高僧給牠做皈依。所以寵物皈依大會是可以舉行的,那由馬來西亞蓮花雲紳去主持 (笑)。
A2 寵物能否進入道場 應遵守道場規定
關於貓狗進寺廟,因為良莠不齊,有的當然是很乾淨。我們現在把狗有時候稱為「毛小孩」,好像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弟子有的把自己家裡的狗就當成自己的孩子,比孩子還疼。然後這些毛小孩死的時候,他們一樣的給牠們在「雙蓮境界」買了一個境界,那個時候牠就永遠可以住在寺廟 (笑)。對呀!彩雷有毛小孩的,毛小孩要住在雙蓮境界可以,動物都可以,死掉把骨灰拿到雙蓮境界。
生前,因為良莠不齊,有的進來,有的時候會咬人,甚至於有時候身上有洗不乾淨。有的雖然是很乾淨,但事實上還是很多地方有很多的規定。像五星級的飯店、六星級的飯店、七星級的飯店,還是有規定的,不只是寺廟,別的地方還是有規定的,貓狗不能進去的。這有些是考慮到責任險的問題、責任的問題。不是污染道場,有時候我們在說法,牠在那邊叫,叫個不停也是麻煩。
當然,寵物皈依大會是可以。進寺廟要看,我記得我在泰國的寺廟,那些寵物都可以進去,泰國寺廟裡面很多的狗。我記得我在泰國旅行的時候,他們很多的寵物都進到廟裡面,這是不一樣的。梁武帝的過去世是蚯蚓。
講一個笑話吧!這裡有幾個笑話。
有人問:「你們準備什麼時候生小孩?」這太太回答:「兒孫自有兒孫福,沒有兒孫我享福。」這人又問:「不生小孩,你死在家裡都沒有人發現。」這太太回答:「我又不是古董,發現了也沒有什麼價值。」你說發現跟沒有發現差不多吧!
這個人問:「不生小孩,你以後會後悔的。」
太太回答:「我後悔了,可以領養啊!我後悔了,可以塞回去嗎?」塞不回去了。
這個人問:「你如果不生小孩,你死了以後誰記得你啊?」
太太回答:「你太奶奶叫什麼?你記得嗎?」
我們大概就是只能記得自己的阿嬤,祖母還記得,「太祖母」就記不得,真的!誰記得太祖母?
這個人又問:「不生小孩,將來生病了怎麼辦?」
太太回答:「小孩是治療我的特效藥嗎?」
這個人又問:「要是你爸媽當初沒有生你呢?」
太太回答:「那我就不用在這裡聽你的廢話。」
人生就是這樣,講得夠清楚了。
兩個人在對話,這是簡訊。「喂!我問你,你跟你的女朋友分手了,你還跟她有什麼聯繫嗎?」這位男生回答:「你算是問對人了,我跟她分手都已經四年了。但是我以前的女朋友還是一如既往很關心我。」這個人講:「哇!關心你喔,講來聽聽。」男的回答:「只要我們村裡死了一個人,她就到處打聽是不是我?」
這人生啊!有時候哭;有時候笑。我覺得我像個神經病(笑)。真的,我傷心的時候很傷心,開心的時候也很開心。我這個人,師尊不好的地方就是用情太深,這是我的缺點。看到瓊瑤她寫的遺書,難免想起過去。

《維摩詰所說經》第 245講
〈菩薩行品第十一〉
「又具福德故不住無為。具智慧故不盡有為。大慈悲故不住無為。滿本願故不盡有為。集法藥故不住無為。隨授藥故不盡有為。知眾生病故不住無為。滅眾生病故不盡有為。諸正士菩薩以修此法。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是名盡無盡解脫法門。汝等當學。
爾時彼諸菩薩聞說是法皆大歡喜。以眾妙華若干種色若干種香。散遍三千大千世界。供養於佛及此經法并諸菩薩已。稽首佛足歎未曾有。言釋迦牟尼佛。乃能於此善行方便。言已。忽然不現還到彼國。」
又具福德故不住無為
我們講《維摩詰經》。
「又具福德故不住無為。」其實釋迦牟尼佛也是很囉哩囉嗦的,祂講這些是「有為」跟「無為」。當然「無為」是「出世法」;「有為」是「入世法」,祂教我們不要住有為,也不要住無為。其實簡單可以幾句講得很清楚的,就是講這麼囉嗦。
布施不求回報 忘掉自己的布施
我們以布施為例子:你有布施就是「有為」,你什麼都不做就是「無為」。有布施,但是你求回報,這是有為;有布施,但是你不求回報,等於忘掉你自己的布施,這是不住有為、不住無為,這樣講就好了嘛!幾句話就解決了。布施就是有為法;什麼都不做,修你的行,那就是無為,有為跟無為就是這樣子差別。你又有為,你做了布施,但是你忘掉布施,不求什麼回報,那是不住有為,又不住無為。
偏於有為淪世俗 偏於無為非菩薩
我們不能偏於有為,因為偏於有為就流於世俗,出不了輪迴;也不能偏於無為,你偏於無為,你就不是菩薩。所以也不住有為;也不住無為,那才是菩薩。又有為、又無為,等於是不住有為、不住無為。這樣聽得懂嗎(鼓掌)?這幾句話就解決了嘛!
「盡與不盡之法。」祂就是用了很多的比喻來講。「又具福德故不住無為。」當然,你做福就有功德,不住無為,但是你不居,一般來講你修福德的人,不要講自己修福德,我就是做了,做了就忘了,那就是不住無為了。
具智慧故不盡有為 大慈悲故不住無為
「具智慧故不盡有為。」因為你有大智慧去救眾生,但是你不是為了什麼而去做的,這就是「不盡有為」。
「大慈悲故不住無為。」你慈悲救度眾生,但是並不是為了功德,並不是為了修行成就啊!你大慈大悲,但是並沒有想說:「我是大慈大悲啊!」那個就是「不住無為」。
滿本願故不盡有為 集法藥故不住無為
「滿本願故不盡有為。」你圓滿你自己發的誓願,菩薩發了很多的誓願。但是,你並不是因為為了什麼,才去圓滿自己本身所發的願,你是盡量做而已,就是「不盡有為」。
「集法藥故不住無為。」一下子有為,一下子無為,我都被祢搞混了欸!救眾生如同給藥,眾生有病,八萬四千種病。你盡量用你的佛法去救度他們,所以不住無為。當然,你是有為,你說法度眾生就是有為。但是,你絕對不是因為我說法度眾生,能有什麼功德你才做的,那是不住無為啊!
「滅眾生病故不盡有為。」你消除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病,不是為了說:「我消除你的病以後,我要拿你的錢。」拿你的錢就變成有為啊!但是,他不是為了拿你的錢,他用佛法的藥給你,所以不住有為。
布施是有為 不做功德想是無為
不住有為 不住無為 才是菩薩
菩薩修解脫法門 不住有為 不住無為
「諸正士菩薩以修此法。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不是有為;也不是無為。這個就叫做「盡、無盡解脫法門。」釋迦牟尼佛講這就是「盡」、「無盡」,就是有為、無為的解脫法門。布施是有為;什麼都不做,修自己就是無為。但你布施不為了什麼,那就是不住有為、不住無為,簡單就是這樣子講。
所以,你修成了「阿羅漢」,你不會認為我就是阿羅漢;我現在就是菩薩,沒有這回事。菩薩做菩薩的事情,但是不認為自己是菩薩,不住菩薩,但行菩薩之事。所以布施,但是從來不講自己有布施、也不把布施放在心上、也不求回報,這個就是不住有為、不住無為。
以眾妙華散遍三千大千世界
「汝等當學。」祂跟「眾香國」的菩薩講:「你們要學這個。」這時候,所有眾香國的菩薩聽說這個法,都非常的歡喜、非常的高興,馬上用最好的香,「以眾妙華若干種色若干種香。」「香華」—— 香跟花。「散遍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菩薩把最好的東西遍灑三千大千世界,供養佛跟這個經法、及諸菩薩。眾香國所有的大菩薩聽了這個法非常歡喜,把這個香、花、一些珍貴的東西,供養三千大千世界。
稽首佛足歎未曾有 忽然不現還到彼國
然後「稽首佛足,歎未曾有。」這是頂禮釋迦牟尼佛的佛足,聽到這個「法」非常的高興,以前從來沒有聽過的。祂們講釋迦牟尼佛在此娑婆五濁世界,行此善行的方便,能夠在娑婆世界行善,說這微妙的法。有為是方便的法、善行也是方便的法。善行方便是有為,但是也是無為。不住有為,也不住無為。講完了以後,這些眾香國的大菩薩就通通回到眾香國去。「言已,忽然不現,還到彼國。」就回到眾香國去。
布施是有為方便 不做功德想是無為
所以,我們聽了這麼多,其實真的很簡單的。你行布施就是有為方便,你不把布施放在你的心上,也不求回報,也沒有想到你是在做布施,這就是無為。所以做一個菩薩,你是要行布施的,但是你千萬不要把這個布施當成功德、當成福德,什麼都沒有,就是無為。
全球最受歡迎的華文言情小說作家
所以,你看我談到瓊瑤,第一個她有名嗎?應該講起來,如果是華人的話,都有看過她的電影電視劇,像《還珠格格》、她很多的小說;另外她很有才華;有名嗎?瓊瑤有名!有錢嗎?她當然賺了很多錢,她本來是很窮的,後來她寫作成名了以後,也拍電影,有幾個電影明星,華人的電影明星「二秦、二林」都是她捧出來的。「林青霞」就演她的電影,「秦祥林」、「秦漢」都是啊!成為大明星啊!瓊瑤有名、有錢,她有「可園」,可園那一塊地在臺北欸。也當過製片,她好像也有電影公司,還有她的歌。
你看!財,她有了;名,在華人也是大名鼎鼎的,不管你是哪一個人,大家都認得,華人都認得瓊瑤。大作家,她也是寫劇本、也拍電影。然後感情,她的感情最豐富了,她愛情也是不得了的,愛得生死、悲慘,反正都有啦!這愛情,你看哪一種愛情她都有了;財、色、名通通都有,最後也是一場空。所以這世界有什麼?沒有!要看破這些,必須要看破財、色、名。她在淡水的房子,聽說也是豪宅。
安樂死能讓人莊嚴的過世
雖然看破了,我也是有一個想法,臺灣也算是一個文明的地方,為什麼沒有安樂死?讓人能夠很莊嚴的過世,應該要有的。加拿大有,但是,不是加拿大人,你不能…。你不是加拿大人就沒有辦法。西雅圖好像也有,華盛頓州有。我自己也覺得,欸,我也是寫下「不插管,不氣切」。師母也是一樣,她也不插管、不氣切。要走的時候,希望能夠很莊嚴。
血氣方剛 戒之在鬥 血氣已衰 戒之在得
其實,修密教有它的好處,只要把氣聚在你的身上,把你的命氣給它動,順著中脈上去,你就可以自主生死。其實也沒有生死,換個殼而已啦!我們這個殼用老了,你知道我們有經過少年啊!少年血氣還沒有成的時候,戒之在色。等你成熟了,血氣方剛,戒之在鬥。等你老了,戒之在得,就不要再貪了,你再得什麼也沒用啦!老了,這個血氣衰弱了。人要經過三個階段:血氣未成,戒之在色;血氣方剛,戒之在鬥;血氣已衰,戒之在得。那是中國的聖人「孔子」講的。你血氣已經衰了、老了,你如果還在貪的話,那就不對了!
母親跟女兒兩個人參觀男朋友的畫展。母親發現其中有一幅裸照,畫女人的裸照,很像自己的女兒,便問:「你有沒有光著身子給他畫啊?」
女兒急忙澄清了:「沒有啊!他是憑著記憶的。」
有一個醫院發生火災,消防員把火撲滅以後向院長報告:「火已經熄滅掉了,我們在地下室裡面發現 3 個受傷的人員,其中有 2 個,用人工呼吸已經救活了;另外一個沒有救回來。」
院長一聽差一點就昏死過去,眾人就開始救院長。院長終於醒過來了,院長講:「地下室是『太平間』啊!」
原來還活著,還有可以救的,你看很可怕吧?生死一線間欸!
有一個胖子向醫生求助:「我每天只吃一碗飯,為什麼還那麼胖呢?」
醫生問:「你吃些什麼?」
胖子講:「米飯啊!10% 是葷菜,加 90% 是素菜。」
醫生問:「你以什麼口味為主?」
胖子講:「清淡。」
醫生問:「那你用什麼東西吃飯的?」
胖子回答:「用臉盆啊!」
(「慧君」有一個笑話。) 有人問慧君:「為什麼師尊老是講你胖?」
慧君講:「我哪裡有胖?我告訴你喔!我是很尊貴的,我是為了一句話:『不浪費食物』。我哪裡有胖!?我是為了那些沒有東西吃的人,不浪費食物啊!一定要吃掉。」
(這也是慧君的笑話。) 慧君在肯德基吃東西,一個男的過來跟她搭訕:「你只有一個人嗎?」慧君很害臊的點點頭。
接著,這個人就講:「你一個人怎麼吃那麼多!?」
有一個女孩子,她同時有兩個男朋友,徵求爸爸的意見,女兒講:「爸爸,有兩個男的追我,一個是縣長;一個是科長,你說我應該選哪一個?」
爸爸講:「當然是選縣長啦!」
女兒講:「好,那我就聽爸爸的了。」
爸爸講:「對了,你有沒有了解他們的情況?」
女兒講:「我當然了解啊!那個縣長是科長的爸爸。」
嗡嘛呢唄咪吽。
感謝【世界真佛報總社】提供開示全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