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蓮生佛2007年12月8日西雅圖雷藏寺同修開示精要
敬禮了鳴和尚、薩迦證空上師、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吐登達爾吉上師。敬禮壇城三寶。師母、主持蓮主上師、各位上師、教授師、法師、各位同門,網路上的同門,大家好。
今天晚上我們聽蓮僅法師他講勇氣。這讓我想起來,今天晚上外面天氣那麼冷,我們能聚集在西雅圖雷藏寺的大堂裡面,談佛法,這是一個因緣。你沒有這個緣,那不可能坐在這個西雅圖雷藏寺的大堂裡面。你想想看西雅圖有多少人?西雅圖有很多很多的人,但是他們不一定有這個機緣坐在這個大雄寶殿裡面。其實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金剛上師也是需要勇氣,還有要加上因緣。我們坐在這裡算是很有福分。
《學佛皈依需要勇氣與機緣》
要進到這裡面來同修需要勇氣;要皈依師尊也需要勇氣。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皈依,也不知道到底能夠將來會成就什麼。所以我覺得需要勇氣跟緣份要加起來,兩個要加起來,因為有了這個緣份你才有勇氣去皈依一個師父。你看西雅圖有那麼多人,認識佛法的並不是很多。像很多弟子從溫哥華來,開三個小時的車子,又開三個小時的車子回去,你沒有那個勇氣,沒有那個緣的,在下雪天你也不會到這裡來。
換我來講,如果有一個師父在溫哥華說法,我每個禮拜六都要開車過去聽法,聽完了法又要開車回來。要問自己是不是有這個勇氣。師母她是不會載我過去聽,主要的原因她不開高速公路的,她對高速公路有心理上的障礙,一開上去,車速一快起來,她精神就很緊張,覺得自己的車子是開在虛空之中,突然之間她覺得恍惚起來,馬上在高速公路踩煞車。所以她不可能載我去。那我短程的高速公路我是敢開,長程的我也不敢。所以能夠從溫哥華每星期六來這裡參加同修會的,真的是有勇氣。西雅圖有很多人,他們都不知道來這裡同修。而你們有勇氣跟因緣,所以就能夠在這裡同修。
我記得以前有很多新加坡的死囚犯,他們皈依師尊,然後很認真地持上師心咒,很認真地觀想,很認真地結手印,在短短的半年,在死刑之前,非常地精進修行。他們新加坡的死刑是屬於吊刑,吊刑以後火化屍體,結果他們身體火化後都有舍利子。很多人覺得奇怪,他們死囚犯都是業障很重的,一生當中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為什麼在很短的時間能夠有成就?這個是有答案的,我舉一個例子講。
當你把一顆石頭丟到閃米密西湖裡面,「蹦」的一聲,這個石頭就沉、沉、沉,沉到水底,這個石頭是一個業障。但是你皈依了真佛,持了上師心咒,結了手印,做了觀想,臨終的時候,有一條很大的法船出現在你面前,你看你業障多重,甚至你的業障像貨櫃,這一條船,它照樣把你載到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你如果不依怙上師的救渡、本尊的救渡,因為你完全沒有依怙,你只有像一顆石頭,你被丟到湖裡,你就沉到水底。你有了依怙,在一剎那之間,你的上師、你的本尊就會攝受你。阿彌陀經有講,你只要在臨終的時候說我皈依,我唸上師心咒,我唸阿彌陀佛,只要有你能夠有七天的時間,你精神專注地唸佛,有上師的加持力,本尊的攝受力,你就有成就,不管你的業障是不是像石頭、像貨櫃、像起重機那麼重,那個法船就能夠一樣的把你承載住。
所以這個皈依是因緣,但也需要勇氣。有的人依照因緣來到這裡,到了西雅圖雷藏寺,但是他也不一定有勇氣皈依,你跟他講要他皈依,他不明白,他也不知道有什麼利益。所以以後有人來,你們要跟他講,這是一個法船,你過去所做的業障,照樣給你承載,照樣往生清淨的佛國。出家也一樣要有勇氣,像這個蓮僅法師,他出家也是要有勇氣,也有因緣加勇氣,才能夠出家的。
《密教行者行住坐臥都要守戒》
那麼蓮主上師他談的是他看的一部電影,他看的是李安導演的「色•戒」。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是有看過它的報導。這個報導裡面有提電影的情節及重點。我看了就覺得yak。小孩子一看到電視有這樣的情形都會講yak。第一句學的英文也是yak。這個「色•戒」的電影因為我沒有看,所有我不了解蓮主上師看了「色•戒」之後的心情如何。我很久沒有看電影,我是不會去看這個電影。我有時候是看的是一般的五千年文化啦、世界古蹟那種帶子。還有溫哥華有一個弟子借我一些帶子,那是武俠的帶子,比較沒有那些鏡頭。
這個蓮主上師看了他講說很滿意,我不知道他滿意哪一點,因為他沒有講出來。我覺得李安導演的電影,當然「臥虎藏龍」是得獎,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他是華人之光,中國人之光,也是台灣之光。然後他第二部是「斷背山」,也是很有名也得獎,當然他導演的斷背山就是演gay,我沒有去看。也好像得獎。這個第三部是「色•戒」,他專門挑這個跟色有關的,這我都沒有看。這「臥虎藏龍」是看了,是我回台灣的時候開電視看到。我覺得這個片子我很熟悉,他的音樂、他的劇情、他的武俠的動作,很像我以前看過的胡金銓導演的「山中傳奇」,很像。胡金銓導演已經過世了,他有一部電影叫「山中傳奇」,你把「山中傳奇」跟「臥虎藏龍」兩個拿來,音樂跟他的武俠動作跟劇情比一比,有點像,不完全是。那麼「色•戒」這個電影我就沒看了,那個「斷背山」一樣我也沒看,因為是關於「戒」的問題。聽說「色•戒」的尺度很寬,所以也沒看。
我聽說蓮主上師最近很少去中國大陸。會不會有另外什麼特別的原因?(眾笑。師尊笑)因為大部分去中國大陸的台灣人、台商都淪陷。這個你最近很少去,我想你應該是守戒的。或者是有特別的原因,為什麼不敢再去中國大陸呢?因為去了要付這個奶粉的錢。(眾笑。師尊笑)要逃!這是開玩笑的。台灣有很多台商都這樣子到最後都逃回來,因為實在沒有這個臉回去見江東父老。
蓮主上師有談到「戒」的問題。在吃方面,我們密教一定要做供養,還要做超渡,最基本上的要放光,加持食品,然後要唸「嗡阿吽」,就是超渡。「嗡阿吽」,適合於任何一種咒。「嗡阿吽」,也是很簡單的超渡,要唸的。其中有一咒,有本尊的成就在裡面,「嗡阿吽」就把它接引走了。所以密教以咒語跟光做超渡、做供養。所以在食上,在吃東西以前我們都要做超渡。穿衣服也是一樣,你穿一個喇嘛裝,你用拳頭在衣服拿起來的時候,「嗡阿吽」,然後再把它穿上去,由本尊成就加持在這個喇嘛裝上面,加持在你的衣服上面,你就像一個獅子一樣,百獸之王,任何邪魔外道看到你他都要躲掉。這個也是一種「戒」,你穿衣服要唸「嗡阿吽」,你吃東西要唸「嗡阿吽」,你每次都做就成為很自然的現象,這個自然就變成一種「戒」,你不會疏忽掉這個戒。
那麼你在「住」,你進到你的房間裡面,你就把它觀想成為佛的宮殿,這個也是自然。你每一次進到房子就把它觀想成佛的宮殿。你在裡面所行的,都是合乎於「戒」的。所以我常常講我們睡覺的時候,一上床就把床觀想為一朵蓮花,你一上去躺下來就變成你睡在蓮花裡面,然後你唸「讓養康」,就化為一個金剛杵,一個金剛杵放在蓮花的中心,然後你做眠光法,這個就是你的「住」。你做眠光法,你就不會被一些外魔所侵,你已經是在「戒」之中。我們在出去行走的時候,就觀想我們是本尊。這個只要你常常這樣子做,你吃是守戒的,你穿衣是守戒的,你住是守戒的,你的行為是守戒的。
《密教行者視所有女性為佛母 視所有男性為佛》
密教更偉大的地方在哪裡?在看所有的女生都是空行母。不管是大人、小孩、老的、少的、青年的,全部看成空行母。看所有的男生都看成佛,你不會對他不恭敬。因為空行母她是很有法力的,她會救渡眾生,像菩薩一樣,因為你看所有的女生都是空行母,所有的男眾都是佛,你不會對他們失去恭敬,這個就是守了戒。你恭敬所有的人,一定是守戒的。像目前社會那麼亂,一個沒有修行的人不懂得去尊敬人,他甚至於搶劫偷盜,甚至於去殺人,這個是他們本身不懂得守戒的關係。你學了佛,懂得守戒,你看所有的女生全部是空行母;所有的男眾全部是佛。你就不會對他們失去恭敬心,自然守戒。
再來,剛剛蓮主上師談到恨、嫉妒跟吃醋的問題。這是很容易犯的。很多人的心理,沒有修行,大部分都不是很平穩的,也有很多人心裡扭曲得很厲害。這是因為沒有修行的緣故,所以他會產生一種恨,嫉妒別人有成就。常常有人講,台灣之光王建民打棒球,投球投得很好,當然也有人聽到就吃醋了,說只是運氣而已。他也是練了很久,一定要有一點真的本事,加上好的團隊,加上運氣,所以你不能嫉妒他的本事。叫我們來投球,保證完蛋。所以我們尊敬的是他的那個本事,他真的是台灣之光,他有那個本事去投那個球,我們就不能嫉妒他。我們對於人不應該有吃醋的心理。這個都是心理不是很平穩。嫉妒也不是很平穩。這個恨就扭曲太大了。所以我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太子體育館我講了一句話,我說我本人沒有恨,我沒有敵人,我也從來不嫉妒人,我也從來不吃醋,我從來沒有恨過人,為什麼?我把每一個女生當成空行母,每一個男生當成佛。那麼對於傷害我們的人,如果是女生,我把她當成空行母。我上個禮拜不是講了,她是教導我。如果你做錯了,你就改,如果你沒有做錯,你就當成警惕。
像馬來西亞這一次,有很多的團體根本否定你,我把他們當成佛,因為如果我們在說法當中有所差錯,要仔細想,如果我們的密法有所差錯,那應該要改。如果我們沒有錯,他們是給我們警惕,不能有錯。他們也是在教導我們。所以我講,我沒有敵人,別人把我看成敵人,那是他,不是我。在我來說,我沒有敵人。所以你只要能夠做到把所有的女生都看成空行母,把所有的男生都看成佛,你就已經守戒了。所以我尊敬每一個人,我尊崇每一個人,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經過人家的同意,你同意我這樣子做嗎?我才做的。你不同意我這樣子做,我如果勉強你,那是我的業。是我不對。所以我們做每一件事,守戒就是這樣子來的。所以師尊從來不跟人家要錢,不會開口說你要給我多少供養,上師、法師每個月要給我多少供養,你們所有信眾每個月撥10%的薪水供養師尊。我就發了,甚至1%也發得不得了,好像中樂透。
守戒就是說不能勉強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這就是我的原則。所以我做的事情一定要經過別人同意,別人願意這樣子我才會去做。很簡單講,佛的戒律不是很多,但是你懂得戒這個字,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你自然而然就走在戒的道路上。因為你有了戒,心就能夠定下來,心非常的平和,你就會有智慧一直湧現出來,自然就是一個很有成就的人。
嗡嘛呢唄咪吽。
文/蓮花淑婷恭錄
來源:西雅圖雷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