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_悵惘小品


作者:盧勝彥

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4/10/01

語言:繁體中文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按鈕連結網址:點我前往閱讀

摘要說明:

哲人瑞安曾說:「快樂是生命之樹,憂愁是它的葉片。」這句話在我的心靈中引起極大的震盪,像用火熱的鐵印,烙在我的心版上,成了終身的標記,也為此,我寫下這本書,屬於我種種的不快樂,一些憂悒的煙霧,對生命的迷惘,對人生空無的悵惘。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經認為,世界是多麼的美好,有曉日,有落霞,有山,有海,有夢,也有快樂一籮筐,然而當我的思想漸漸成熟之際,竟然發現人性的另一方面,是污穢而可笑的,是幼稚且虛偽的,於是,我慢慢的不快樂起來,當我夢中醒來,卻發覺淚水沾滿枕巾,「純真」失去了,不見了,我向誰去討回我的「純真」呢?!

芸芸眾生,是有快樂與痛苦互相交替的,我也承認,有時候,我快樂如一隻山野的小鹿,有時候,我是被匠人雕刻的一具塑像,彷彿生命是死的,任人擺佈,沒有自主的能力,當然,我認為這是精神上第一件最痛苦的事,被人壓制的喘不過氣來,在這本書中,我所要喊的是:「我是一個人,能夠自主的一個人,而不是玩具。」

看到不合理的事,我就感到痛苦,尤其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把不合理變成合理,在舊理教的傳統下,有多少「純真」在憂愁與悲泣,愚笨的人類,固執而不知變通的舊觀念,在年輕人的心胸中,撒下了憂愁的種子。

曾經我欲出家,想離開所謂的紅塵俗世,跳出家庭的束縛,脫離社會的牽纏,到深山古寺去伴木魚青燈,守住心靈的一片空白,莫讓混濁的俗念污穢了我心靈中的純真之氣,因為我體會到「快樂的生活,必是相當靜謐的生活,因為祇有在靜謐的氣氛中,才能有真正的快樂。」於是我拼命的追尋靜謐,到如今,也漸漸能體會到,從憂愁中滲透出一絲絲的甜蜜,這是珍貴的體會,我雖尚未出家,然而心靈上可以說已經出家了,祇剩下一具軀殼留在這有情的世界裏。我試著把我曾經不快樂的事搜集起來,而後用我的拙筆寫下,當我寫不快樂時,我是快樂的,當我寫憂鬱時,我是開朗的,當我寫哭泣時,我卻笑了,為什麼?因為祇要說了出來,發洩出來,也就獲得一些些滿足的快慰,讀者先生,這也就是我快樂的方法之一,把一切的不快樂痛快的說出來,然後獲得快樂,畢竟痛苦後的快樂是甜蜜的。

在這本書裏,我試著把我的疑惑寫了下來,不管是對人對事對物,毫不保留的,因為人生與人本身就是一個謎,筆者把自己的懷疑與迷惑寫了出來,是讓大家有一個合理的裁判,是對是錯,或者根本沒有解答,那就憑大家的眼光了,這些人生的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卻是經常所要碰到的,您如何解決呢?

我覺得廚川白村說的極是,文學是苦悶的象徵。不但如此,所謂藝術,所謂科學文明,人類的知識,全是苦悶的象徵,人活在這世界上,原來就是為了脫離苦悶而努力,然而有人製造苦悶,有人是消除苦悶,人與人是矛盾的,不能互相步調一致,也就產生了痛苦,人生是痛苦的嗎?又如何掙脫出來呢?

不能適應這苦悶的人生,很容易使人想到自絕的問題,用自己的手結束自己的生命,然而結束自己就能獲得快樂嗎?這也是一個疑問,我悵惘,我迷惑,有名有地位有錢的人卻走上自絕地步,你能告訴我為什麼?何況他們是文學家,科學家,是有知識的長者。據筆者研究,發覺「智慧不是快樂,快樂勝過智慧,因得不到快樂,所以自殺。」

有人告訴我:「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能夠完成別人認為你無力完成的工作。」於是我照著他的話做了,因為我將追尋人生最大的快樂,我將完成自我的快樂,首先,我將不快樂全寫了出來,成了「悵惘的小品」,這就是我的「悵惘小品」,我寫我的不快樂,但,沒有對人類失去信心。所以這本書是疑問,但,也是解答。

我是一棵快樂的樹,卻長滿憂愁的葉片,在冬季來臨時,將抖落渾身的葉片,任葉片飄零,自生自滅。

(中華民國六十三年.十月台中慈惠雷藏寺)

2025真佛宗為世界祈福 「一生一咒」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每持滿一百萬遍者,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