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薩埵心咒】
「嗡。別炸。薩埵阿。吽。呸。」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嗡。別炸薩埵沙嘛呀。嘛奴巴拉雅。別炸薩埵爹奴巴地叉。遮左咩巴哇。蘇多卡欲咩巴娃。蘇甫卡玉咩巴哇。晏奴囉多咩巴哇。沙爾哇。司地。咩不囉也叉。沙爾瓦。加爾麻。蘇渣咩。即打木。司里任古魯吽。哈哈。哈哈。呵。巴加問。沙爾瓦。打他架打。別炸嘛咩門渣。別至巴哇。嘛哈沙媽啞。薩埵阿。吽。呸。」
【禮佛咒】
「嗡。南摩曼祖洗爾耶。南摩蘇洗爾耶。南摩烏打嘛洗爾耶。梭哈。」
【金剛薩埵法相】
「金剛薩埵」身白色,相好莊嚴,戴五佛寶冠,天衣重裙,種種寶物嚴飾其身,坐八葉蓮花月輪座上。右手忿怒印持金剛杵於心際,左手忿怒印持金剛鈴於左腿際。
「金剛薩埵」亦有黃色之身色。
【蓮生活佛 盧勝彥法王寶貴法語開示--金剛薩埵的殊勝來歷及修法口訣】
「金剛薩埵」在密教是最尊貴的一尊大菩薩,是「毗盧遮那佛」於金剛界大曼荼羅入一切如來普賢三昧而出生。
「原始佛」也就是本初佛,多傑羌,也是「普賢王如來」、「阿達爾瑪佛」、「金剛總持」。
祂化身為五佛:中央毘盧遮那佛,西方阿彌陀佛,東方阿閦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五佛的法王子就是「金剛薩埵」, 是一切如來的菩提金剛心,是五佛教化眾生的化身,是一切如來的法王子,祂是唯一可以代表金剛乘的。
當初「龍樹菩薩」在南天竺開鐵塔,面見「金剛薩埵」,並將金剛界和胎藏界的法,全部傳授予「龍樹菩薩」,從此之後密教才開始傳播,才有了密教的傳承,所以「金剛薩埵」就是密教的教主。
「金剛」代表「不壞」、「空性」;「薩埵」代表「菩薩」,「金剛薩埵」就是金剛菩薩。
「金剛薩埵」的法身、報身、應身是--
一、「金剛薩埵」:是菩薩本身,代表「慈悲」。
二、「金剛手菩薩」:象徵力量,代表「方便」。
三、「金剛心菩薩」:象徵「意」,代表「法旨」。
金剛薩埵原來是「意」、「法力」跟所有「智慧」的結晶。大部分的金剛神,都是金剛薩埵變化出來的。
密教的傳承是:「金剛總持」-五佛(五金剛持)-金剛薩埵(第六金剛持)
《真佛宗》真實智慧傳承是:「金剛總持」-五方佛(五金剛持)-金剛薩埵(第六金剛持)-蓮生活佛 盧勝彥法王(第七金剛持)-真佛宗的金剛上師(第八金剛持)
密教最重傳承。像每一次說法以前,一定提到自己的傳承師父。
蓮生活佛的師父就是了鳴和尚,是學藏密紅教寧瑪派的;薩迦證空上師是薩迦教,也就是花教,是花教的傳承;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噶瑪巴本身是白教的領袖,所以是白教的傳承;吐登達爾吉上師是黃教的師父。密教是講傳承的。
今天,我們不能說認為自己已經學會師父的法,那就另外開個店吧?師尊的店叫做真佛宗True Buddha School,那你就取個名字叫做「真如宗」,要不「真法宗」,叫甚麼宗的都可以,對不對?!
或者離開師尊以後,你就斷了傳承,這是不行的。
樹有所謂的樹幹,有所謂的樹枝,有根、有幹、有枝,這才叫做一棵樹,如果你斷了傳承,就像樹枝掉了,你就沒有傳承了。沒有傳承就甚麼都沒有了。
所以我們以「敬師」為最重要,蓮華生大士講的:「敬師、重法、實修」,「敬師」排在第一位。
再來就是「還淨」,密教有很多戒的,有十四大戒,有事師法五十頌,如果你犯了戒,當然一定要懺悔,懺悔的話,一定要唸懺悔咒。甚麼是懺悔咒?百字明咒就是「懺悔咒」,因為還於虛空,還給虛空;將你一生的善業、惡業全部還給虛空;把自己變成虛空,就變成無染,這就是懺悔。
你跟你的根本上師懺悔、跟上師懺悔也就是懺悔,跟長老懺悔也就是懺悔。你多唸百字明咒,金剛薩埵就是一個懺悔的本尊。你向祖師爺,密教教主懺悔,就是你要常唸百字明咒。
密教「四加行」之一的「金剛心菩薩法」,此法是四加行之中,最重要的一法,被稱為密乘必修的課之一。其金剛薩埵『百字明咒』,是咒中之王,是空性之咒,此咒至少要持滿十萬遍。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可消除無始以來一切的罪障全部清淨,可使密宗行者的行願如金剛般的堅固。
因此我們唸「金剛薩埵百字明」代表著一種圓滿的空。有時候我們修懺悔法時,我們唸「金剛薩埵百字明」,會幫我們所有的空性產生出來,祂就是代表著圓滿。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非常重要,是「金剛薩埵」本身化出來的「心」,就等於是佛性。此咒包含四大意義:
一、自性清淨。
二、一切清淨。
三、廣大自性清淨。
四、廣大其他清淨。
這是密教大手印的最高理趣,是罪從心起將心懺,是自性空性,根本了達罪性空理。
其祕密義,其功德甚宏偉,在修法之後,持唸此咒三遍,所有修法的過失及錯誤或遺漏,等如同大月輪一樣的放光補全,諸佛菩薩不將為咎。
常誦『百字明咒』可懺悔,可消除業障,可補闕能止惡念,使惡念不增長,能破除諸煩惱,可以降伏魔怪,使妖魔遁形而無蹤。可增長福分及德行,生出種種的功德,一切能如願如意。
註:未受灌頂,請勿閱儀軌
◎ 敬請注意:如欲修持〈真佛密法〉,應先皈依蓮生活佛 盧勝彥法王,得到灌頂,才是如法修持。
◎ 若欲「皈依」者,請按此進入Web:https://ch.tbsn.org/page/index.html?id=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