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明王心咒】
其一:「嗡。摩玉利。吉拉帝。梭哈」
其二:「嗡。帝卡。拉拉。梭哈。」
【孔雀明王 法相簡介】
「孔雀明王」戴著大日如來冠,身金色或白色或者是金白混合色,四臂,右手第一臂持「白色蓮花」,右手第二臂持「紅色俱緣果」;
左手的第一臂持「黃色吉祥果」,左手第二隻手持「孔雀羽」。
【蓮生活佛 盧勝彥法王寶貴開示--孔雀明王的來歷及修法口訣】
「孔雀明王」象徵三如來:
「孔雀明王」是釋迦牟尼佛的受用身,因為釋迦牟尼佛在祂的過去世當中,有一世曾經當過孔雀王,所以是釋迦牟尼佛本身的受用身。
「孔雀明王」是阿彌陀佛的變化身,【阿彌陀經】裡面提到西方極樂世界有「共命之鳥」,有孔雀、鸚鵡、迦陵頻迦,其中的孔雀,就是阿彌陀佛的變化身。
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相貌很莊嚴,祂整個一切相貌就是孔雀明王的相貌。孔雀明王戴大日如來冠,就是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的等流身,相等的身,所以祂是三個佛最主要的合一的變化身。「孔雀明王」本身的根源是大日如來,因為祂頭上所戴的是大日如來的冠。
密教的灌頂瓶,都插著一支孔雀羽,表示這個灌頂瓶形象,完全就是「孔雀明王」的化身,灌頂瓶就是孔雀明王本身的變化身。
因為有這三佛本身的法力集合在一起,所以「孔雀明王」能夠改變定業,定數難逃的也能夠轉化,所以「大孔雀明王」威力無窮。
根據【孔雀明王經】記載,佛陀在世時,有一位莎底比丘遭到毒蛇咬螫,不勝其苦,當阿難向佛陀稟告之後,佛陀於是教導一個可以消除鬼魅、毒害、惡疾的修持法門,
「孔雀明王」是所有明王中現美麗慈悲之相,屬母系明王,祂有四臂--
右邊第一隻手持白色蓮花,代表「息災」(消除一切災難);
左邊第一隻手持黃色吉祥果,代表「增益」(增長一切福分);
右邊第二隻手持紅色俱緣果,代表「敬愛」(圓滿一切的姻緣);
左邊第二隻手持多色孔雀羽,代表「降伏」(降伏一切魔障)。
所以「孔雀明王」祂的四隻手是代表息災、增益、降服、敬愛。人間的一切的願望全部都在祂的手上,此尊可作「息、增、懷、誅」等羯摩法。
孔雀可以吃毒,祂可以將你身上所有化學的毒全部吃光;你身上就能夠排毒,身體就會健康、就會長壽、自在。
一般的孔雀吃到有毒的東西的話,祂的全身會發光,而且發亮,孔雀羽反而更加的美。我們的社會像是有人吃K他命,或是吃到甚麼東西,其實他就要唸孔雀明王咒,就可以解他的毒。
所以唸孔雀明王咒可以治病,它有治病的能力。我記得孔雀明王還有很多的法,哇!有星光身法,因為二十八星宿跟九曜都是祂的眷屬,如果你要修星光身,也要持孔雀明王的咒;有祈雨法,沒有下雨,可以求孔雀明王,是可以下雨的,你看嘛!說下雨就下雨;另外,還有止雨法,雨下得太多,也可以將雨止掉;還有鎮地震法,祂也能夠鎮地震。
在北部最北的地方取1公斤的土,在南部取1公斤的土,在東部取1公斤的土,在西部取1公斤的土,取了土以後,4公斤的土,修孔雀明王鎮地震法,再將這些土還到北部1公斤,南部1公斤,西部1公斤,東部1公斤,這樣台灣就不會有地震,這叫做鎮地震法。很少有的,只有大孔雀明王有這個power能夠鎮地震。
修持「孔雀明王法」的重點:
祂的「四皈依咒」和我們的四皈依咒不太一樣。
「南摩古魯貝」,這是「皈依根本上師」;
「南摩大孔雀明王佛,就是「皈依佛」;
「南摩大孔雀明王經」,就是皈依「孔雀明王」的經典,也就是「皈依法」;
「南摩孔雀明王海會眷屬」,「海會眷屬」就是「皈依僧」,所有祂一切的「海會眷屬」。祂的「海會眷屬」上面有「七佛」,中央有「彌勒」,左右有「緣覺」和「聲聞」、「八天王」、「二十八夜叉(星宿)」、「九曜」、「十二宮」,全部都是孔雀明王的眷屬。
「孔雀明王」佈壇法(海會圖):
可用寫的:「孔雀明王」在中央,亦可用「孔雀羽」代表。上面有七佛,再來是彌勒、緣覺、聲聞,再來是八天王,其下為二十八夜叉、九曜星座,十二宮…等,在周圍圍繞。以上就是祂的眷屬,包括加持祂的等流身的眷屬、變化身的眷屬跟受用身的眷屬都在裡面了,這個就是佈壇法。
修「孔雀明王法」一定要「發菩提心」,要作「供養」。外供很、內供、法供;法供就是佛性供。把自己的佛性轉化成為大孔雀明王,你跟孔雀明王相應,跟孔雀明王一樣的身口意就是法供養,叫做佛性供。這個供養所謂佛性供是很厲害的,一點差錯都不能犯,這個叫佛性供。
「大孔雀明王法」大到可祈求國家平安,小至可以治豬流感、新流感。此依據《孔雀明王經》裡面所講的,它可以治所有的病,很多病都可以治的。
唸了「大孔雀明王咒」跟「孔雀明王」相應,可以把佛性發掘出來,真正最偉大的是佛性。
唸滿六十萬遍的大孔雀明王咒,一定往生「摩訶雙蓮池」,這是最重要的!
蓮生活佛 盧勝彥大法王曾慈悲傳授「佛母孔雀明王金剛不共大法」,以及星光身法、祈雨法、止雨法、鎮地震法、增益法、敬愛法、淨身心法、除鬼怪法、除病法。
註:未受灌頂,請勿閱儀軌
◎ 敬請注意:如欲修持〈真佛密法〉,應先皈依蓮生活佛 盧勝彥法王,得到灌頂,才是如法修持。
◎ 若欲「皈依」者,請按此進入Web:https://ch.tbsn.org/page/index.html?id=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