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 地藏王菩薩護摩法會速報
文/ TBSN
* 地藏王菩薩是真佛宗的超度本尊
* 你問我答:佛像只是一個象征,重要的是能夠懾服行者的心
* 楞嚴經精華: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心不在眼根
聖尊開示:
聖真佛宗將地藏王菩薩做為超度本尊,聖尊自己修千艘法船也是如此。地藏王菩薩有兩個真言。第一個就是祂的心咒,第二個就是滅定業真言。
地藏王菩薩是聖尊的願力本尊,同時也是金色的蓮花童子。地藏王菩薩的分身很多,有六位侍者,也叫六地藏。分別是金剛願地藏、金剛寶地藏、金剛悲地藏、金剛幢地藏、放光地藏以及頂天賀地藏。
你問我答 互動環節弟子問:
師尊佛安。弟子請問師尊:
第一問:父母及祖父母往生,火化後得靈骨,是否可以分成兩份,一份安葬在當地寺廟靈骨塔,或公共墓地。另外一份帶到西雅圖彩虹雷藏寺,入雙蓮境界?此舉實屬無奈。因陽世家人不願往生親友遠葬異國。唯有靈骨一分為二,分而葬之,方可了卻親友祭奠之心,也可入雙蓮境界蒙佛光注照。
第二問:請問師尊,現在的佛像,大多是西藏和印度尼泊爾的風格。有藏密的佛像度量經,依著做出來的佛像本身俱有藝術性,但與真實形像有差距,缺少了真實感不利於觀想。弟子想請問師尊,弟子是否可以重新塑造屬於我們自己風格的佛像,眉目姿態都更接近於真人的樣子,這樣更利於修法觀想。因為我們真佛宗並非衹是藏密分支,而是漢人法王建立的新的密教法脈,所以衣服首飾方面,也運用漢服元素,彰顯中華文化。請問師尊,是否可以這樣做?
聖尊回答:第一個問題,聖尊說沒問題。靈骨是一個紀念,分開的話沒問題。
第二個問題,聖尊說佛像只是一個像征,是讓行者看到了能心生歡喜,精神統一,並且到了壇城就會懂得畢恭畢敬。重要的是能夠懾服行者的心,怎樣的佛像都可以。並非越像真人越好,除非是祖師爺或者是自己的師父。
聖尊開示楞嚴經:
《楞嚴經》
卷第一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見內故,不居身內;身心相知,不相離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處。佛言:處今何在?阿難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內,而能見外;如我思忖,潛伏根裡。猶如有人 ,取琉璃碗,合其兩眼。雖有物合,而不留礙,彼根隨見,隨即分別。然我覺了能知之心,不見內者,為在根故;分明矚外,無障礙者,潛根內故。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潛根內者,猶如琉璃。彼人當以琉璃籠眼,當見山河,見琉璃否?如是世尊!是人當以琉璃籠眼,實見琉璃。佛告阿難:汝心若同琉璃合者,當見山河,何不見眼?若見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隨。若不能見,雲何說言,此了知心,潛在根內,如琉璃合?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潛伏根裡,如琉璃合,無有是處。
聖尊解釋經義:阿難尊者對釋迦牟尼佛說,如佛所說的一樣,心沒有住在身體裡面,但是身與心是彼此相通不離開的。既然不在身外,我想了想,知道了眼與心是同在一處的。
釋迦牟尼佛問阿難,你說心與眼是合一的,那心在哪裡呢?
阿難說,心看不到自己的身體,但是可以看得到外面。我心想應該是在眼根裡面。好像有人把琉璃碗放在眼睛前,彼此之間互相不妨礙,眼睛看到了,心就有反應了。既然心沒辦法看到身體裡面,但是看外面沒有阻礙,所以心應該在眼根。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如同你所說的,心是在眼根。這個人可以看見山河大地,但是他也可以看到琉璃嗎?
阿難回答,是的,沒錯。可以看到山河大地也可以看到琉璃碗。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如果就像你說的,看到山河,那為什麼看不見自己的眼睛?心眼要是合一,為何看不見自己的眼睛呢?既然是合起來,那心應該能看到的眼睛。
聖尊加以解釋,如果眼睛跟心是合一的話。那心應該也能夠看到自己的眼睛,所以釋迦牟尼佛把阿難的見解否決掉。
在法會的最後,聖尊點了幾位同門站起來分享自己遇見法身的經歷。聖尊強調法身是不壞的,而且可以說很多不同的語言並且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去教導眾生。法身沒有固定的形像與語言,法身不會生病也不會疲倦。
釋迦牟尼佛講經都會以苦為先,因為娑婆世界都是苦。只要回到摩訶雙蓮池,那一切都是非常美好的。聖尊鼓勵大家好好的修,大家都可以看到師尊的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