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的書箋】
📕面對親者的臨終,如何能看開?蓮生法王教讀者如何去接受,這人人都會患上的「傳染病」。
《死亡印象 》
蓮生法王盧勝彥文集30【襌天廬雜記】
我讀「無量壽經」,經中有言:「人在世間愛欲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趣至苦樂地,身自當之,無代受者。」又「九橫經」中有言:「眾生橫死有九因:一者食不當之食物,二者飲食非量,三者不知冬夏,至他國不知風俗,食而不消,四者食未消,且不服藥,五者大小便來,不當之時,六者不守五戒,七者親近惡人,八者入冥山裏,或至糾紛場合,九者應避之場合未避之。」
當我去參加一位好友的喪禮時,我就想起這二段經言,他是車禍喪生的,正合了「應避之場合未避之」,所以獨生獨死,獨去獨來了。車禍的現場我也去了,血洒遍地,身軀不完整,成了一堆爛腐肉,幾根臭骨頭,見者避之,掩鼻動容。我當時覺得,天地之間,唯人之死亡,死後雲消霧散,幾乎亳無一點價值的念頭留傳人間。
由於我懂得堪輿術,每每走在墳地,總會興起時光催人老,風水輪流的感慨,死者的身軀統統化為灰土,一人一洞,深埋其間,屬於物質的軀壳,畢竟是太短暫了,那白色的墓碑,事實上不能代表著永恒,過了百年之後,後來居上者,又比比皆是了。當然,我難免不想到自己的死亡,想到將自己不動的身軀,置於一小坑中的感受,寂寞永伴山頭,日昇月落,風吹雨淋。
然而,我曉得人人都要走這一遭的,誰叫我們是人呢!我亦然覺得人生的目的就是樹立一個生存的目標,然後努力向前奔跑,而使得這個目標對自己有益,也對別人有益,這樣才算是人生價值的一種理想,才值得後人憑弔和懷念。
死亡時且莫悲傷,因為那是一種無常,如同蠟燭燃完,如同日月循環。也許我們應當慶祝,慶祝另一個生日,靈魂的生日。免去束縛,重獲解脫,在另一個世界,重現光明。
「時候一到就得走,
墓碑上的讚美也看不到,
喪禮是祗是一種儀式,
真正關心的仍是自己。
不要責難自己了,
別人還沒有你的優點多呢,
死祗是一種傳染病,
沒有人能不被傳染。
去想,
去做
去完成,
奔向目標和理想,
然後不知不覺的,
等待死亡。」
曾經有一位年輕美麗的少女來到我的面前,她說她的父親患了嚴重的肺癌,少女要我替她的父親祈禱,祈禱她的父親的病能減輕,甚至痊癒,因為醫生已宣佈了死期。
於是,我問:「他做過什麼大事嗎?」
「他養活我們,他太苦了,我們來不及報答。」
「讓他去吧!」我說。
「不能救拔嗎?」
「獨生獨死,獨來獨去,身自當之,無代受者。」我說:「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什麼也沒做,就走了。」
「佛不能救他嗎?」
「佛的父親,淨飯王臨終的時候,佛並沒有伸手去挽回淨飯王的生命。」
我拿出我所寫的「死亡印象」那首詩,給那位少女看,我說:「人生就是這樣,現實的世界是難免一死的,祇要他已經奔跑過了,也實現了理想,享受與否,是另一回事,他若時候已到,就讓他走吧!勉強留也留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