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的書箋】
📕小時候的快樂很簡單,長大後的簡單很快樂,是我們把生活搞複雜了,而忘了簡單的快樂,蓮生法王讓我們從簡單自然中體會佛法,找到快樂。
《從自然界體會佛法》
蓮生法王盧勝彥開示集640【偕汝談心(一) 】
在「法句經」裡面有講到,所有佈施裡面,最大的佈施是「法施」;所有的味道裡面,最好的味道是「法味」;所有的歡喜裡面,最好的歡喜是「法喜」。
剛剛我們聽璧燕法師談「從自然中去體會佛法」,好像在讀一篇散文一樣(師尊笑)!假如是自己寫的這個散文,那寫的還不錯!上次她寫了一篇文章,覺得看了很有真實感。假如是在寫這一篇文章「從自然裡面去觀察佛法」,這一篇文章也不錯,也是很好的散文,這個就是生活的一種體會。
我覺得現代的社會,跟以前的農業社會是有不同。現代的社會,反而覺得比較繁,繁就是繁雜。比較雜,比較繁。
雖然是比較多的色彩,但有時候我覺得這個色彩的單調,也有很大的意義在裡面,也有它本身的價值。
農村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本身所謂的快樂,就是在休息的時候,天黑的時候,拿一個草蓆,到了自己的庭院,吹一下涼風,看一下天空的景色、那些繁星,就覺得很滿足了,就是這麼簡單。
就坐在那個草蓆上面,或者吃一點點心,看看天上的星,吹一下晚上清涼的那些風。幾個人圍起來,談談天,就是這樣子。
鄉村的生活,你要看一場電影,要到城市裡面,那個時候也沒有電視。能夠有一台收音機,已經很不錯了。
小的時候,我雖然沒有種過田,不像她家有這個田。但是,其實在我自己本身的家裡,我自己的後院,是有種幾畝的菜,是有種過。
我小時候有照片的,我跟我母親養雞、賣雞的照片。那麼跟我父親,在自己的後院裡面種那些田,那個照片都還有的,那是小時候的事情。那時候曬得很黑,就是在種很少的幾畝田。
小的時候璧燕法師她講到那些甘蔗,我們也曾經在甘蔗園,我家附近就有甘蔗園。糖廠的甘蔗是白色的,一般在外面賣的甘蔗是黑紫色的那一種。黑色跟紫色綜合起來那一種甘蔗,才是在賣的甘蔗。糖廠的甘蔗,是白的甘蔗。
有時候牛車載糖廠的甘蔗過去以後,我們都是追在後面,然後從路邊上,把那個白色的甘蔗,把它拉下幾枝。
小的時候,很高興看到牛車過去,我們會跑,然後跑,就吊在那個牛車尾巴。前面是牛,後面是車,然後有這個桿子,我們跳上去,抓住那個桿子,然後兩腳升起來,勾住那個桿子。就這樣讓它搖、搖、搖,搖一段,然後再下來,這個也很快樂。
小的時候都這樣,看到牛車過去了,我們就跑、跑、跑,跑到牛車後面吊起來,這樣吊一下,讓那個趕車的那個人,看到我們,叫我們幾聲,我們才趕快跑下來這樣子。
小孩子的時候,快樂的時候,你看!吊著那個車子上面,牛車的尾巴這樣吊幾下,他就覺得很快樂。抽幾枝糖廠的白甘蔗下來,然後咬,這樣咬就很快樂,這個就是小時候的一種快樂。
像璧燕法師說她在這個河邊發呆,在橋上坐、發呆,我是在橋底下游泳(師尊笑)!那時候哪裡有游泳池?我們看到水,就是游泳。看到河流,就是游泳。
我記得以前我在高雄火車站,然後再過去有一條溪,叫「寶珠溝」(台語),我都是到那裡去游泳的!
從我家往東邊再走一段路,也有一條河,我也常去游泳。這兩條河,我是常去游泳的。
我們最怕的是那個「摩奇」(台語,水蛭),吸血的那一種「摩奇」,很軟的那一種。牠把你叮在這腳上,就不放的。
我們知道方法,聽說要用小便把牠澆一下,牠才會跳下來(師尊笑)!或者吐一些痰,在牠上面,牠才會掉下來的。小的時候游泳,最怕這種東西。
然後那個「寶珠溝」,還有那個田螺,一種貝殼的東西,我們經常去土裡面,去抓這些東西,我們稱為「蛤仔」(台語),「摸蛤仔」(台語)就是那個東西。
小時候的自然界的生涯,雖然沒有那麼繁華,那麼樣多采多姿,但是小時候的觀察,我們這樣子在生活當中,其中也有很多的樂趣在裡面。
所以我們現在出家的生活,雖然是比較單純一點,比較簡單。但是你好好體會的話,在這個單純生活之中,你也可以得到法味的。
在「法句經」裡面有講到,所有佈施裡面,最大的佈施是「法施」;所有的味道裡面,最好的味道是「法味」;所有的歡喜裡面,最好的歡喜是「法喜」。「法喜」、「法味」跟「法施」。
你能夠從自然界之中,很單純的生活裡面,去體會到,得到法喜的話,那是最大的一種快樂,可以講大樂就是在其中。
所以我們有時候,看看雷藏寺的這些花、草,去看龍神、龍神旁邊的那一條小溪。最近這幾天一定是沒有水,這幾天沒有下雨。
有水、有下雨的時候,那個水流的。你去看那個水,當中可以得到法味跟法喜。
你看「密苑」門口的鬱金香,你也可以得到法喜跟法味的。
看那些草在長,這幾天我也是看到我們那個「幽靈湖」,前面那幾株花、草,很茂盛。
但是因為太陽連續一天、兩天、三天、四天很熱。我這幾天心裡上,也是在想:「要找個時間,給它們一點水,幫它們澆一點水。」
我始終找不出時間,幫它們澆一點水。我覺得土已經很乾了,才幾天,它就乾掉。
所以在這當中,你在跟花、跟草、跟樹木接觸當中,你可以領會到佛法在其中。
像璧燕法師講的,她覺得這些枯枝或者枯葉、再新長出來的這些東西,那麼可以從這裡面,得到一種法味,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妙觀察智」。
你假如深入其中的話,你得到這一種法味的話,你才知道你這個修行的生活裡面,確實是可以孕育出一種很微妙的知識,跟微妙的一種智慧,從裡面產生出來。你假如能夠從這裡面得到了悟境的話,那就不得了。
所以佛法的領悟,跟智慧的持有者,應該是在定境當中,一切無為,無所為,無所做為之中,去領悟出來的。這個是很高深、奧妙的一個旨意在其中。
像剛才璧燕法師她自己寫的那一篇散文,你聽了以後,你也會感覺到有一種歡喜。聽了以後,覺得這是用腦筋去把它寫出來的一種稿子,她剛才有讀稿子。是用腦筋,去把它寫出來的一個稿子。
她寫這一篇稿子的話,一定是把她的精神力,用在這一篇稿子上面。所以領會了這一篇稿子裡面的東西以後,你自己也從中間得到一些法味,跟她的一種欣喜。
她文筆不錯,她文筆很好!上次寫那一篇文章,我覺得很真實,這一篇散文有它的法味在裡面,可以寫一些東西。
嗡嘛呢唄咪吽。
1998/05/01
文章來源:「真佛般若藏」www.tbboyeh.org/
閱讀更多法王金句,請點擊:
https://ch.tbsn.org/verse/index.html
🔮歡迎點讚及分享
「真佛宗全球資訊專頁」: www.facebook.com/syltbsn/
「真佛宗全球資訊網TBSN」: ch.tbsn.org
「真佛宗資訊站」: www.facebook.com/groups/tbsstation/
Line id : @tbs0518 或點擊加入: https://line.me/R/ti/p/%40tbs0518
IG id:@TrueBuddha_School 或點擊關注: https://www.instagram.com/truebuddha_school
Telegram id: https://t.me/syltbsn
Whatsapp: https://wa.me/60113579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