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佛法應用於處世之道(二)
我們今天再講「佛法應用於處世之道」。
佛陀講「中道」的精神是非常好、非常微妙的。你深入研究佛法以後,你就了解每一個東西都是可以運用得剛剛好的。像以「貪瞋痴」來講,人的本性本來是無明、無始的,但是從歷代轉世所帶來的「根本業」,那是很重的,你很難去轉它的,很難去改變的。但是你必須去改變的時候,用「轉法」就比較容易,用「止法」就比較困難。「隨法」當然很容易,但是你智慧要很高,能夠超越「貪瞋痴」,才能有效的應用。
這些都是屬於佛法裡面的哲學。以「貪」來講,你叫所有的人不要貪,這是不對的,那麼叫所有的人貪也是不對的。那要怎麼貪呢?要貪的得體。你說做生意的人難道不貪嗎?但是屬於自己應該得的你可以得,自己不應該得的就不要去得,這個就是得體。你把所得的拿來運用在慈善方面,拿來運用在佛法上面,拿來運用在救人方面,這個就是得體。
所以有很多事情你要走在一個中道,這是很微妙的。超越了中道,過與不及都是不好。佛陀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弦弄得太緊了會斷的,弦弄得太鬆就沒有美妙的聲音了,所以剛好的時候就是中道。今天佛法在這個世間應用,就是要走一個很微妙的中道。
「瞋」不一定不好,你義正嚴辭地為正義而辯論,這個就是好的。你自己很嚴肅地為著正義而辯論,這一種「瞋」就是好的。你是護法,護持佛法的時候,你必須要用正義之劍去護持佛法的。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還有所有佛的旁邊都有護法,這些護法就是把「瞋」轉化成為護法。
「貪」轉化變成慈悲,「瞋」轉化就變成金剛,「痴」也可以轉化的。對很多沒有道理的事壓在你身上,你不說話,表現出很愚痴的樣子,免惹一些紛爭,這是你表現這個「痴」的時候。不要去惹一些無謂的紛爭,你假裝非常愚痴,這個是「大智若愚」,有很多話你不要講的。
所以佛陀跟耶穌基督,祂們在對無理的弟子向祂們質詢的時候,祂們就講:「我沒有什麼可以說」。佛陀講「不可說」,耶穌根本一句話都不說。祂們是大智若愚,避掉了很多的紛爭。
提婆達多背叛,詢問佛陀的時候,佛陀坐在那裡一句話都沒有說。有很多人質問耶穌基督的時候,耶穌基督也是一句話都沒有說。為什麼呢?因為說了反而會惹來很多的紛爭。這個時候就是要表現「貪瞋痴」的那個「痴」。乾脆大智若愚,什麼都不說。所以處世也有很多的方法。
「貪」不一定不好,你「貪」的得體,去用於慈善,就是大慈大悲;你「瞋」的得體,用於護法,就是金剛;你「痴」的得體,努力做事但是不說,就是「痴」的轉化。你在為人處世之中,要做得剛剛好,就是行在佛陀的中道之上。
今天有人講我們的服裝,看起來不是顯教的出家服,跟密教的出家服也不同。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走在中道上,我們顯密都包容。顯的,我們有顯教的象徵,袖子一樣長,顏色是密的,所以我們「真佛宗」是顯密都在一起的。服裝是人設計出來的,只要莊嚴就好。
所以我們走的是在中道上,偏於顯、偏於密都是不好的。你只學密不行,因為你沒有顯教的基礎;你完全學顯也不行,因為密教裡面畢竟有它的「心中心」,有它的秘密在裡面的。
今天我們真佛宗主張顯密要圓融,先學顯後學密,進入佛法的「心中心」。你學佛先用「止法」,「止法」止不住了,用「轉法」,轉法以後再進入「隨法」,更加的頓超,這就是佛法的處世。
嗡嘛呢唄咪吽。
1996/12/05 美國西雅圖真佛密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