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西雅圖雷藏寺藥師佛本尊法同修

《TBS西雅圖雷藏寺訊》

禮讚藥師琉璃光如來
十二大願饒益眾生久住世,
放藍光灌注世人永得長生;
最上殊勝成就藥師光王佛,
一一本尊足前皈依與頂禮。

祖廟本周六的同修主尊為「藥師佛」,聖尊於開示中談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祂是屬於東方世界的如來,祂所發的十二大誓願,幫助很多的眾生。其主要的迴向是︰加持修法得成就、百病消除福慧增、本尊合一願無二、世界眾生得安樂。

聖尊開示有關菩提心的問題,行者修行所發的願,必須要跟自己本尊所發的願一樣,這樣比較容易相應。就像修觀世音菩薩本尊,要以慈悲為願。如果本尊是文殊師利菩薩,所發的願就要以智慧來解開眾生的束縛。如果本尊為金剛手菩薩,要在修成法力以後,以自己的法力來救渡眾生。這種發願就是發菩提心。
佛陀曾經問弟子,以什麼來供養釋迦牟尼佛?有人講說以美食、鮮花、法座,或最大的珍寶來供養。佛陀說,以菩提心來供養,是最大的供養。 而菩提心就是修習本尊後所發出來的願望,行者要明白自己本尊所發的願望,也就是本尊所發的菩提心,要相應一定要與本尊所發的願望是一樣的。

依菩提心,成就的果位也各有不同,如阿羅漢是小乘果位,是自己先修行成就後,再度眾生;依十二因緣去修而成就佛果的,就是緣覺(又稱獨覺)。這二者所發的菩提心較小。而菩薩所發的菩提心願就很大,成就的果位就是菩薩的境界。佛的果位,是已發很大的菩提心,又顯化了自己的佛性,祂不但進入自己本來的佛性中,又以最大的菩提心,跟眾生一樣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樣才能夠成就佛果。

聖尊談到五方佛的淨土,中央毗盧遮那佛是奧明淨土(是密教瑜伽士的淨土),西方是阿彌陀佛的蓮花極樂淨土,東方是阿閦如來的妙喜淨土,南方是寶生如來的吉祥淨土,北方是不空成就佛的妙行淨土。每一個淨土都不同,到哪一個淨土都是跟自己所發的願有關,要怎麼樣發菩提心,是很重要的。

接著,聖尊繼續精闢的講釋道果經文︰
己二、靜慮
静慮 : 除毒 :八過、三無過
受甘露:生不生定(食、威儀、氣、明點、手印)
生已能發顯效益之一甘露
能除過失之一甘露
静慮之決斷︰脈處(決斷輪迴脈、決斷涅槃脈)
開闔氣
心覺受煖相任意(身、口、心)
現教示修之靜慮三教授,分三︰除毒、受甘露、決斷。

庚ㄧ、除毒
本頌云︰「離合無過等三,除靜慮毒」句,是以認識轉為道之教授,「得益」為静慮之受甘露,「除過」為決斷輪迴之根。
其ㄧ、如是雖除見之毒而生禪定,然若出現静慮之毒所知障八過覺受時,當以三無過拔除之,其覺受之禪定,分有十五,略為八過、三無過、共十ㄧ。
ㄧ、八過
瓶灌之三體性見中︰
現類體性見以增綺所攝而有過失,空類體性見以減損所攝而有過失,雙運體性見則無過失。
密灌之四自生見中︰
二種煩惱為掉舉所攝、錯亂自生見為昏沈所攝,第三是不成為所斷煩惱及分別之對治,及凡庸之煩惱等,難辨其異;明空自生則無過失。
於慧灌及第四灌之俱生見及極浄見者,初喜至離喜具過失,即貪愛所攝故,俱生喜則無過失。

聖尊開始先問到什麼是增綺?綺,像綺語,就是無聊的話,而多講無聊的話,對於修行是一種過失。五戒的殺、盜、淫、妄、酒,和五毒的貪、嗔、癡、疑、慢,都是毒。而經文當中增綺的意思,是說自己的念頭不能只在無聊的戲論上,對於禪定是有妨害的,所以稱之為毒。聖尊提到以前師父常講,要少講一句是非,多唸一句佛。每天腦海裡都在想是非,如何能夠禪定?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妄念是不停的。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為跟念頭。

經文當中所謂的空類體性見,就是對於空性方面的了解,懂得無常的道理,但也會變成過失。因為懂得太多了之後,就被空性給抓住了。聖尊解釋,修行當然要體會到無常,這世間是沒有常態的,只有虛空才是永恆存在的,修行要修到虛空一樣。但其實虛空只是一個名詞,懂得「空」的名詞太多了,也是一種執著,這種執著一出現就變成過失。

雙運體性見就是空跟有雙運,屬於世俗的是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就叫空,以生起次第跟圓滿次第,二者雙運融和在一起,就沒有過失。太執著空或有都是一種過失,把兩者綜合就是「中觀」。不偏於有,也不執著空,這樣才能禪定。也就是一個鬆、一個緊,鬆跟緊綜合才能夠入定。

聖尊談到灌頂的次第,分別是瓶灌(初灌)、密灌(二灌)、慧灌(三灌)、圓滿灌(四灌)。在密灌之四自生見中所提到的掉舉(太緊),就是精神非常好,妄念也很多,精神亢奮、慾望太強,就無法入定。昏沉,太鬆,禪定的時候就會睡著。如果在二灌當中產生了光明,能夠明白真正的空性,空性自生、光明自生出來,就沒有過失。

很多事情要能夠反思,聖尊常說,煩惱都是自己找的。修行人不能有恨,有人問聖尊,一味要如何修行?聖尊教導大家,要把自己想成本尊,也要把所有的人都變成本尊,這就是一味。因為一切都是本尊,自己是本尊,大家也都是本尊,這才是一味三昧。要入禪定,要先把自己觀想成為本尊,本尊進到自己裡面,還要想周圍的人全部都是本尊,如此一來就沒有恨、沒有敵人。如果有恨、有敵人,修行絕對不能到一味。而且一有恨,煩惱就開始了,永遠都為了恨在煩惱,而煩惱在折磨你自己。所以行者絕對不能夠有恨、煩惱、敵人。

在經文中慧灌(三灌無上密)的「喜」就是樂,當明點從眉心輪下降的時候很快樂,從眉心輪到喉輪是初喜。明點從喉輪到心輪,因為明點經過脈的時候摩擦會產生很大的快樂,這叫勝喜。從心輪到臍輪這一段就稱為最勝喜,是非常大的快樂。從臍輪到生殖輪就叫俱生喜,是與生俱來的樂。行者若執著和貪這些樂,就會成為過失。唯一的是自己進入了空性,自己本性顯現,叫俱生喜,這時候與生俱來的本來的那種輕安快樂,就沒有過失。

在精闢的開示結束後,聖尊為多位信眾們賜授皈依灌頂,並加持大悲咒水、開光佛像。臨行前還慈悲為每位善信摩頂,加持大家心願圓滿。聖尊在今晚的開示有談到,每天追求快樂,倒不如每天安靜的禪定或者修一壇法。正如聖尊曾經說過的,追求地上的,就會失去天上的。唯有修行才能儲備天上的資糧,才能真正得到永恆的快樂。

2025真佛宗為世界祈福 「一生一咒」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每持滿一百萬遍者,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