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 瑤池金母護摩法會速報
文/ TBSN
*沒有瑤池金母就不會有蓮生法王,沒有蓮生法王也就不會有真佛宗
*你問我答:弘揚佛法是每一位作為弟子的責任
*楞嚴經精華:妙明真心是恆久不變的,不會如同味道一樣不斷地在變化當中
聖尊開示:
沒有瑤池金母,也就不會有蓮生法王。沒有蓮生法王也就不會有真佛宗。瑤池金母本身也有很多的法。聖尊如今的千艘法船超度也是以瑤池金母以及虎頭金剛做為本尊。
下個星期是地藏王菩薩的法會。
地藏王菩薩是非常偉大的,尤其是祂的宏願,是所有菩薩中最大的。釋迦牟尼佛曾經在忉利天宮,付囑地藏王菩薩,在釋迦牟尼佛離開、圓寂的時候,所有一切的眾生和諸天,都依怙在地藏王菩薩之下,釋迦牟尼佛付囑地藏王菩薩,作為人天的導師。「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其誓願。
為何世尊要將天界人間託咐給地藏王菩薩,而不是其它的菩薩呢?主要是因為在八大菩薩中,唯有地藏王菩薩是現「出家相」,世尊希望將來的佛法由「出家人」執掌,「在家人」擁戴。
蓮生法王回答「互動就是力量」的問題
馬來西亞蓮花昭財
一心頂禮根本上師蓮生活佛佛安
每次同修後,弟子都以十分鐘分享個人的修法心得及講閱師尊「密教大光華」文集上所細說修法的觀想法,及個人平時修法上較容易又細膩觀想方法,讓大家對真佛密法有更深入瞭解。
事後卻被質疑不得做分享:
1.是說沒開悟者不得分享,若不是上師不得分享。
2.如師尊的文集也不得做讀閱分享。分享就等於在傳法,那已經觸犯宗派條規是犯戒越戒的做法,因果須自負...至於同門在文字上的障礙或理解上面,那是他們個人的因緣。
受過鈴杵灌頂,每回修法弟子都以金剛鈴杵做結界,但從來也不是用於息、增、懷、殊、法給同門加持。
同門卻說即使受過灌頂,那不是同門可以使用的,唯有上師才能以金剛鈴杵做結界。
弟子認為,從我們皈依「根本上師」的第一日開始,就已授記「我們都是蓮花童子」,法務上披上法袍就得廣渡眾生,利益眾生去傳遞師尊的法義。
對於以上是或否,弟子是否該繼續。懇請師聖尊蓮生活佛言教,以解心中的困惑。
聖尊回答:弘揚佛法是每一位作為弟子的責任。修行人除了自渡以外,還要懂得渡他。很多菩薩本身沒有顯現出家相,但是仍然在做著渡化眾生的工作。
有上師則是建議同門可以考取助教。聖尊說作為弟子大家都要懂得渡眾生,只是講出來的佛法深淺有別而已。
聖尊開示楞嚴經
卷第三
阿難。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勞。其人若病,則有苦味。無病之人,微有甜 觸。由甜與苦,顯此舌根,不動之時,淡性常在。兼舌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甜苦淡二種妄塵,發知居中,吸此塵像,名知味性。
此知味性,離彼甜苦及淡二塵,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如是嘗苦淡知,非甜苦來,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甜苦來,淡則知滅,雲何知淡。若從淡出,甜即知亡,復雲何知甜苦二相。若從舌生,必無甜淡及與苦塵。斯知味根,本無自性。若於空出,虛空自味,非汝口知。 又空自知,何關汝入。是故當知,舌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聖尊解釋經義: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甜與淡並非從舌頭出來。酸甜苦辣並非從舌頭出來,也不是從虛空中來,舌頭本來就沒有什麼自性,所以舌頭本身也是虛妄。
聖尊說妙明真心與佛性是沒有分別的。不會如同味道一樣一直都有在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