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西雅圖雷藏寺蓮華生大士本尊法同修報導
【西雅圖雷藏寺訊】
2025年8月30日聖尊蓮生活佛盧勝彥於西雅圖雷藏寺主持蓮華生大士本尊法的同修,祈請銅色山淨土蓮華生大士加持與會大眾修行吉祥、善業增長、惡業消滅、修法成就、健康長壽。聖尊慈悲為懷,聲聲祈願皆迴向眾生。同修圓滿吉祥。
隨後,播放真佛般若藏所製作的影片,片中介紹聖尊第306冊新書《造化之通》將於2025年9月20日全球同步發行,新書中敘述聖尊從懵懂無知成長至密教修行大成就者的因緣,揭示修行的心要與口訣,精彩萬分,眾所期待。
接著聖尊開示談到最近已經寫好第307冊,書名《幽靈怪談》。之後再寫第308冊,就是《永恆之星》,寫這本書的原因,是有一天整晚聽了一首歌,然後跟我講一句話,「你要記住魯拉姆塔(音)」。蓮傳上師去查梵文,魯拉姆塔就是密教的「合一」,這兩個字我覺得非常好。
因為我們每次修法,重點是在於跟自己的本尊合一、跟自己的上師合一、跟自己的護法合一。你跟上師合一,就能夠到上師的境界;你跟護法合一,就可以到護法的世界;你跟本尊合一,就回到你自己的本地。所以合一是非常重要的。
第308冊就寫「憶起過去的情」。幼稚園的時候,我就初戀了,那時候才五歲,後來那女生搬到北部,就沒有再見過面。來是偶然,去也是偶然,人生都是偶然,一切都是虛幻。我一生當中的這些情,一個一個把它寫出來。
世間上的事情都是無常,一切都是在變幻,都是虛幻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這些都是回憶。所以過去的一些執著,你不要放在心上,那不過是人間的一個遊戲,感情的事情也是一樣,不要去執著。
當時非常的甜美,你就享受那個甜美,以後沒有了,那也就算了。回憶這些事情,不用煩惱、不用執著,因為一切都是虛幻。如果緊緊抓住你的執著,緊緊抓住你的煩惱,你的心不能打開。過去的就過去,只要自己活在快樂跟甜美之中,一切都是完美的安排。我講的這個,跟佛陀講的是一樣的。
接下來進行「你問我答」。
弟子問:真佛宗修法儀軌中的五大成就法是指息災、增益、敬愛、降伏、寶?還是指息災、增益、敬愛、攝召、降伏?根據弟子在經典上的查究,寶部其實是密教五部尊法的其中一部,師佛於親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五部密法」儀軌時提到:佛部息災、金剛部調伏、寶部增益、蓮華部敬愛、羯摩部鈎召。另外在《虹光大成就(五)· 瑜伽四部法(一) 》的篇章中,師佛又提到寶部即是瑜伽金剛乘四部裡的一部,當中提及:寶部又叫羯摩部,羯摩部就是修息災、增益、敬愛、攝召、降伏。如上的說法,寶部與羯摩部相等,作法方面也是同樣相同,因此五大成就法可以說是寶部與羯摩部的修法延續或衍生,但寶部並不算是五大成就法裡的其中一法,而是屬於瑜伽四部內的範疇。這樣的理解,對嗎?
聖尊答:應該是息災、增益、敬愛、攝召、降伏。
(師尊請示佛菩薩)你這樣子理解是可以的,並沒有什麼疑惑。
聖尊講授《大佛頂首楞嚴經》。
「阿難,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勞,則於鼻中,聞有冷觸,因觸分別,通塞虛實,如是乃至諸香臭氣,兼鼻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通塞二種妄塵,發聞居中,吸此塵象,名嗅聞性。此聞離彼通塞二塵,畢竟無體。當知是聞,非通塞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從通來,塞則聞滅,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則無聞,云何發明香臭等觸。若從根生,必無通塞。如是聞體,本無自性。若從空出,是聞自當迴嗅汝鼻。空自有聞,何關汝入。是故當知鼻入虛幻。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釋迦牟尼佛講這些的時候,離我們現在真的很遠,現在我們知道,感冒就鼻塞,上廁所會聞不到臭味。鼻子通了,到了魚市場,你就聞到魚腥味。COVID-19來的時候,很多人聞不到味道,失去嗅覺。
你聞到的香不一定是香,聞到的臭不一定是臭。在魚市場,魚腥味很重,但是很奇怪,魚腥味那麼重的魚,煮熟了就變成很香,臭的就變成香。香跟臭是會互變的,一下子變香,一下子變臭。
釋迦牟尼佛講嗅覺跟佛性一點關係都沒有,跟妙明真心一點關係都沒有。香臭是無常,你吃下去是香的,聞起來是香的,但屙出來就變成臭的。所以嗅覺是虛幻,聞到香的不一定是香,嗅到臭的不一定是臭。
釋迦牟尼佛做這個比喻,「急畜其鼻,畜久成勞,則於鼻中,聞有冷觸」,有冷有熱,有通有塞,有虛有實,香氣臭氣,「兼鼻跟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也就是從佛性當中,然後由一念無明所產生的「嗅聞性」。
釋迦牟尼佛的意思是鼻子本身是虛幻的,也不是因緣,也不是自然性。如果鼻子通,塞就沒有了,如果鼻子塞,那就不通了,香臭不是從鼻子裡面產生的,也不是從空生,虛空也沒有什麼東西。
妙明真心跟佛性是沒有變化的,無生無死。釋迦牟尼佛講佛性,妙明真心化出一切,一切的現象全部都是虛幻,我寫了300多本書,其實也是在講這個。
聖尊以最簡單、最平易近人的口語解釋最生澀難懂的經文,令與會大眾茅塞頓開,如同新書第306冊《造化之通》介紹影片中的「精彩」一詞,生動而微妙,弟子們滿懷法喜,深深祈願聖尊佛體康泰,吉祥如意,長轉法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