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07日 地藏王菩薩護摩法會速報
文/ TBSN
*地藏王菩薩是根本上師的本尊之一,是願力本尊
*你問我答:真心發露懺悔並且永不再犯,罪業不只會減輕業障也會消失
*楞嚴經精華:意與妙明真心和佛性沒有關聯,本身不是因緣也不是自然
聖尊開示:
今天是地藏王菩薩的護摩法會。「地藏王菩薩」也是聖尊的本尊之一,是「願力本尊」。聖尊的誓願與地藏王菩薩是一樣的。
在中國「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地藏王菩薩」不只在三惡道度眾生,六道輪迴都有地藏王菩薩在其中度化眾生。「釋迦摩尼佛」在「忉利天」為自己母親說法時,將六道眾生託付給「地藏王菩薩」,因為「地藏王菩薩」願力最大。
「地藏王菩薩」有六位使者,分別是:焰摩使者(化地獄)、持寶童子(化餓鬼)、大力使者(化畜牲)、大慈天女(化修羅)、寶藏天女(化人)與攝天使者。(化天)。「地藏王菩薩」也是「蓮花童子」,是「金蓮花童子」。
聖尊說在自己的最新文集當中,有講述關於「明點無漏」的口訣。女生修成了,也不會這樣辛苦。男生修成了,就可以守住自己的精氣。
蓮生法王回答「互動就是力量」的問題
臺灣蓮花一婷
頂禮尊貴的師尊~佛安!
1、弟子在學生時期無知犯下嚴重色戒,導致在今世也嘗了果報,弟子跟師尊發露懺悔,並且永不再犯,是否可以減輕弟子的罪業?
2、弟子因為環境立場,而無法ㄧ日ㄧ修真佛密法,但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否可以利用勤誦高王經以及勤奮持唸上師心咒,並且行功立德、守戒來補足,這樣是不是也能具備往生淨土的資糧?
以上,謝謝師尊。
聖尊回答:只要真心發露懺悔,而且永不再犯,不只是罪業減輕,最後罪業也會消失。
第二個問題聖尊回答:要往生淨土有兩個重點。第一,不能少善根,也就是行者要守戒、行善。第二,一心不亂的念佛。如果行者一心不亂的念誦「高王經」,也就同等於一心不亂的念佛。念「根本傳承上師心咒」也是如此。
聖尊開示楞嚴經
《楞嚴經》卷第三
阿難。譬如有人,勞倦則眠,睡熟便寤,覽塵斯憶,失憶為忘,是其顛倒生住異滅,吸習中歸,不相踰越,稱意知根。兼意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生滅二種妄塵,集知居中,吸撮內塵,見聞逆流,流不及地,名覺知性。此覺知性,離彼寤寐生滅二塵,畢竟無體。
如是阿難。當知如是覺知之根,非寤寐來,非生滅有,不於根出,亦非空生。何以故。若從寤來,寐即隨滅,將何為寐。必生時有,滅即同無,令誰受滅。 若從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者。若從根出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體,此覺知者, 同於空華,畢竟無性。若從空生,自是空知,何關汝入。是故當知,意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聖尊簡單解釋經義:「眼、耳、鼻、舌、身、意」,裡面的「意」,是一念無明,妄念所生。釋迦摩尼佛在這段經文中有說,人為什麼會有意念,「意」從何而來?「意」來自於「眼、耳、鼻、舌、身」,綜合起來就是意念。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是虛妄,綜合起來的「意」也是虛妄。
釋迦摩尼佛用睡覺做比喻,累了就會睡著,睡飽了就醒了。
聖尊加以解釋:「意」有四像,分別是生、住、異、滅。這四像說明「意」本身是會出現和消失的,是有生滅之像。「意」與「妙明真心」和「佛性」沒有關連,本身不是「因緣」也不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