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65:2025-10-18蓮生活佛講授
2025年10月18日 地藏王菩薩本尊法同修速报
文/TBSN
*有好的緣起自然就會有好的因果
*你問我答:不好的念頭出現是要馬上觀想自己與本尊合一
*楞嚴經精華:楞嚴經所說的,就是從沒有自性的一切修出自己的妙明真心
聖尊開示:
今天同修開始之前的福證非常的圓滿吉祥。密教注重的是緣起,有好的緣起自然就會有好的因果。好的緣起就是因,好的結果就是果。
聖尊祝福今日福證的這對夫妻可以百年好合,早生貴子。兩個人在一起面對事情都要一起解決,在佛菩薩的加持下一切都會圓滿。
你問我答
臺灣蓮花弟子
頂禮無上根本傳承上師聖尊蓮生活佛,
弟子請問
(1)師佛在文集中提到邪淫的禍害和戒掉的方法,及你問我答開示中說用工作,讓自己忙累到沒時間想淫的事情,用轉化的,但弟子手淫導致精神萎靡,在日常生活中也打不起精神做事,唸佛持咒等,弟子皈依後破戒,又懊悔,下定決心守戒,而後又破戒,弟子不曉得要如何,很想戒掉淫,但始終無法成功轉化,很迷茫,我還有救嗎?
惟願師佛哀湣救援,教導該如何從淫慾走出。
(2)請問師佛,破戒後導致破三昧耶,是否代表弟子已失去真佛傳承?
一心叩首根本上師蓮生活佛
聖尊回答:佛教有基本的五個戒律。其中邪淫戒律,正淫是屬於可行的範圍,邪淫是不可的。邪淫戒律真的不容易守。比如殺生方面的我們要懂得做超度,在偷盜方面我們就是要訓練自己不拿別人的東西。
聖尊說當有念頭產生的時候要懂得轉化。密教的雙身法也是一種轉化。行者修證到明點無漏,這也是轉化。慾望要如何轉化?當有念頭出現時,觀想自己的本尊出現,自己的本尊與自己合一。行者與本尊合一了會產生力量。行者要懂得以長時間的清淨,來轉化這些不好的想念。自己的身口意與本尊的身口意合一,全部依止在本尊身上。
這些念頭轉化不容易,但是還是要學習轉化。另一個就是可以用環境來影響自己。如同聖尊年輕時在軍校,在裡面生活得很規律,如此不好的習慣也會跟著改掉。
修行人如同軍人,一躺在床上就要懂得觀想自己是本尊,要做眠光法。不要讓自己的心隨著自己的其他念頭跟著跑。如此修行,在床上自然就不會有不好的慾望出現。
聖尊慎重的說:一時的快樂就是永恆的悲哀。要記住這一點。
第二個問題:聖尊說行者要很虔誠的懺悔,三昧耶戒自然就會在。不好的意念出現時要立斷,不要拖泥帶水。
楞嚴經
《楞嚴經》卷第三
阿難。又汝所明,鼻香為緣,生於鼻識。此識為復因鼻所生,以鼻為界。因香所生,以香為界。阿難。若因鼻生,則汝心中,以何為鼻。為取肉形雙爪之相。為取嗅知動搖之性。若取肉形,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為知。以肉為知,則肉之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空則自知,肉應非覺。如是則應虛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難,應無所在。以香為知,知自屬香,何預於汝。若香臭氣,必生汝鼻,則彼香臭二種流氣,不生伊蘭。及栴檀木。 二物不來,汝自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則非臭。若香臭二俱能聞者,則汝一人,應有兩鼻。對我問道,有二阿難,誰為汝體。若鼻是一,香臭無二,臭既為香,香復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若因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有 故,應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因界則非從香建立。既無中間,不成內外。彼諸聞性,畢竟虛空。是故當知,鼻香為緣,生鼻識界, 三處都無。則鼻與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聖尊解釋經義:香的這種意識是怎麼產生出來的?是来自鼻子嗎?并不是。若沒有鼻子的話也不會產生鼻識,若沒有香也不會讓鼻子聞到味道。鼻識本身不是來自鼻子也不來自香,也不是來自虛空。因此香、鼻子與鼻識這三者都是沒有自性的,本身就是空。
聖尊說人身難得,我們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要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有意義。浪費了就枉費了這一生,還要輪迴與受苦。身體要注意健康,要能夠有智慧然後每天過得有意義的生活。如同釋迦牟尼佛說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雖然眼耳鼻舌身意這些都是沒有自性,但是行者就是要會利用這些沒有自性的東西來修出自己的妙明真心。楞嚴經一開始說的都是空與無自性。但是到最後都是要利用這些沒有自性的東西來轉化修出自己的妙明真心。楞嚴經本身的意義就在這裡。